补配修形 这件器物残缺面积相对较大,我们选用水调石膏粉作缺损部分胎体补配材料。补配部位按照原件口腹,用打样膏取模,然后将模坯移至缺损部位并用热溶胶固定把补配材料填于缺损部位,并略低于器物表面。待自然干燥后初步修形、打磨。在补配部分内外表面用渗透能力强的502胶深度渗透胎体加固,待自然干燥后再用3A胶调和滑石粉(可略稀点)反复披补、精细打磨,直至与原器衔接自然平滑,符合下步作色要求。用石膏作补配材料易于打磨成形,石膏胎体经渗透加固和表面披补处理后,克服了石膏质地脆弱、易受潮粉化的缺点。胎体固化成形后,胎骨坚硬、细腻、敲击有金属声,与原瓷器胎体十分接近。
作色仿釉 作色和仿釉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作色仿釉是陶瓷器修复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修复水平高低主要看修复部位在色彩与质感上是否与原物一致,能否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因此,作色仿釉一方面要细致观察和分析器物表面呈色情况,从器物釉层的基色色彩变化情况、色彩的层次关系等方面考虑制订作色方案,然后进行调色、上色;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作色、仿釉等各种技法,熟悉所用颜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只有这样修复出来的器物才能逼真。上文提到南宋时期青瓷器经多次上釉,釉层厚、釉色青翠、玻璃光感强。这些龙泉窑青瓷施釉特点给作色仿釉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件青瓷盏为白胎青瓷,因胎白,所以釉色较淡,色呈粉青;又因其制法腹部作凹凸状,从整体看呈色存在着差异,即凸棱处色淡露胎白,凹棱处色深。根据呈色情况,我们选用耐光耐候性好、易于分散、耐溶性好、粒度细、遮盖力强以及浮色、变色、渗色的现象较轻的矿物颜料作为呈色物质;选择一种无色透明,有较好的附着力,能与矿物颜料很好结合,而且有较好的抗老化性,成膜后硬度大,不易变色变质的硝基类素色透明清漆作为仿釉基料。把矿物颜料、稀释剂、仿釉清漆,按不同比例准确调制成符合器物原色的色浆。采用喷枪喷涂笔涂和网刷的刷、弹相结合运用手法,由浅入深,多层覆盖,作出器表色彩深浅变化和仿釉面。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对原器物釉面的遮盖面积。按这种技术方法操作,补配部分表面呈色均匀、自然,与原器物色彩基本一致,达到了器物完整无损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