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深圳来宝文化-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镇国之宝

  • 发布时间:2019-03-30 19:52:58
    报价:面议
    地址:广东,深圳,深圳市
    公司:来宝

    手机:17520470591
    微信:ph00889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

    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

    在这些众多的文物珍品中有不少国之重器、镇国之宝,

    它们或为某品类之最,或为某品类之王,或为绝品,

    或为孤品,或为稀世珍宝,或世所罕见……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

    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被誉为“青铜器之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3、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

    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

    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2、散氏盘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

    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 。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

    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

    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3、春秋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墓出土。

    越王勾践剑,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

    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越王勾践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西周何尊

    何尊,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

    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5、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

    曾侯乙编钟,长748CM,宽335CM,高273CM,

    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6、西周大克鼎

    西周大克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口径75.6厘米。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大克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7、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

    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

    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8、西周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周宣王时期文物,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

    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绝品。

    9、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

    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

    这棵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10、西周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

    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镇国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上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

    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11、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