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其实除了中国,苏联、美国、越南、朝鲜等国家都有发行过粮票,只是数量与规模上与中国无法比较。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今天买东西只需要带钱,严格说只需要有钱,带不带在身上两可。过去可不是这样,出门买东西钱只是基本条件,看你买什么还需要其它票证。想想也真可乐,那年月怎么这么缺东西不缺钱呢?粮票在所有票证中首屈一指,凡与粮食有关的食品都要粮票,不论生熟。你到粮店买米买面出示粮票理所应当;可你到餐馆吃饭,凡主食面条、烙饼、米饭、馒头、包子,喝碗粥也一律要粮票。那时进餐馆吃饭不点主食几乎不可能,光吃菜吃多少也吃不饱,最后不吃上一碗饭或两个馒头,这顿饭实在不完美。
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年在香港、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