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从功能上讲由四个不同的功能部分组成:
1、混合区:由反应器的底部进入的污水与颗粒污泥和内部气体循环所带回的出水有效地混合,使
进水得到有效地稀释和均化。
2、污泥膨胀床部分:由包含高浓度的颗粒污泥膨胀床所构成。床的膨胀或流化是由于进水的上升
流速、回流和产生的沼气所造成。废水和污泥之间有效地接触使得污泥具有高的活性,可获得高的
有机负荷和转化效率。
3、精处理部分:在这一区域内,由于低的污泥负荷率,相对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推流的流态特性
,产生了有效的后处理。另外由于沼气产生的扰动在精处理部分较低,使得生物可降解COD几乎全
部去除。虽然与UASB反应器条件相比,反应器的负荷率较高,但因内部循环流体不经过这一区域,
因此在精处理区的上升流速也较低,这两点为固体停留提供了条件。
4、回流系统:内部的回流是利用气提原理,因为在上部和下层的气室间存在着压力差。回流的比
例是由产其量所决定的。
由IC反应器构造原理进水
(1)用泵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该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废水中的大部分有
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
(2)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
(3)上升。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设在反应器顶部上的气液分离器
(4)被分离出的沼气由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气管
(5)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
(6)回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并于底部的颗粒污泥进行充分混合,实现了第一反应室混合液的内
部循环。
(7)收集,通过集气管
(8)进入气液分离器第二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区
(9)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
(10)排走,沉淀下来的污泥自动返回第二反应室。这样,废水就完成了在IC反应器内处理的全过
程。
情况介绍:
它的油脂和盐分含量比较高,由于油脂含量比较高,所以餐厨垃圾给人的感觉既是比较粘稠,
所以它处理起来相对来说也既比较困难一点。同时因为盐份含量高,如果采用生物方法来处理的话
,它对生物的活性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也会导致它的处理难度的提升。对于中国来说,餐
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它的 现状目前主要的利用方式有饲料化、耗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三种,这是资源
化利用的方式。对于一种饲料化处理,这个是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因为它的餐厨垃
圾里面的营养元素含量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以疯牛病为典型的案例既揭示了餐厨垃圾作为动物饲料
,它是存在安全问题的。所以对于饲料化处理的话,现在 中国明文是要控制的。
厌氧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Ⅰ、氧化还原电位(φE)与温度
氧的溶入和氧化态、氧化剂的存在:Fe3+、Cr2O72-、NO3-、SO42-、PO43-、H+会使体系中电位升高
,对厌氧消化不利。
高温消化--500~600mv,50~55℃
中温消化--300~380mv,30~38℃
产酸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不甚严格+100~-100mv
产甲烷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严格<-350mv
Ⅱ、pH及碱度
pH主要取决于三个生化阶段的平衡状态,原液本身的pH和发酵系统中产生的CO2分压
(20.3~40.5kpa),正常发酵pH=7.2~7.4,有机负荷太大,水解和酸化过程的生化速率大大超过产气
速率。将导致水解产物有机酸的积累使pH下降,抑制甲烷菌的生理机能,使气化速率锐减,所以原
液pH=6~8,发酵过程有机酸浓度不超过3000mg/L为佳(以乙酸计)。
HCO3-及NH3是形成厌氧处理系统碱度的主要原因,高的碱度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一般要求碱度
2000mg/L以上,NH3浓度50~200mg/L为佳。
Ⅲ、毒物--凡对厌氧处理过程起抑制和毒害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为毒物,无机酸浓度不应使消化液
pH<6.8;不应高于1500mg/L,其它阴离子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