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研究,乌骨羊被我国科学家确定为除了乌骨鸡以外的第二种具有可遗传性能的乌质性状动物。乌质性状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乌骨膜和乌肉。自2001年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乌骨绵羊以来,云南农业大学毛华明教授及其课题组对乌骨绵羊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经过分析测定,乌骨羊的乌质是由高含量的黑色素引起的,而这种乌质性状具可遗传性,是十分珍稀的遗传资源。乌骨羊是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的唯一在体内含有大量黑色素的哺乳类动物,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乌骨羊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可吃各种杂草、树枝叶、 秸秆、秧蔓、牧草等各种粗饲料,该羊生长发育快,个体大,成年羊可达38-58公斤。性成熟早,初怀期9-10月龄妊娠期平均148天,每窝产子一般1-2只,产后发情平均20天
乌骨羊原产于云南省兰坪县通甸镇弩弓村,目前国内各省市养殖的乌骨羊其源头都是出自该村。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地方珍稀物种资源。乌骨羊生长在海拔米的玉屏山脉,饲养范围为1个乡镇、2个行政村,30公里范围内。当地的粮食作物主要为苦荞、土豆、燕麦等。牧场植被主要为高山草甸草场、竹类、箐谷灌木、云南松、刺栗、林间草场。牧场水源为山林间的水泉。兰坪境内饲养的绵羊为藏系短毛型山地粗毛羊。羊群长期自繁自养,很少与外界交换种羊。1999年云南农大专家深入乌骨羊产地调查了解,解剖了乌骨羊,其乌骨乌肉特征明显。2001年云南省科技厅责成云南农大同兰坪县畜牧局对乌骨羊进行专题立项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当地饲养的绵羊长期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水质、气候、草场,以饲草为饲料的饲养情况下,致使原先饲养的藏系羊中的部分羊只基因突变而产生了新性状,乌骨羊乌骨乌肉特征明显,遗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