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为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康熙通宝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面文“康熙通宝”以真书直读。
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康熙(穆麟德:elhe taifin,太清:elhe taifin;鲍培转写:engke amuγulang,西里尔字母:Энх-амгалан) 是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清朝使用该年号从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乱、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