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
通高:12.1cm
类别:杂项
金铜佛造像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记载,在佛教初传期多被称为金人。它大体上是伴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发达的,多供养在宫中或佛寺,在南北朝至唐代日渐繁盛。
而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相传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纵观佛教造像史,一提艺术,所有的人都会说——唐代的最美。造像线条流畅,衣饰简洁精美,都是唐朝同一时代的特征。此坐铜鎏金观音像面相丰润,长眉直鼻小口,双目略下视,神态安详。帔帛及裙采用图案化的处理手法,多表现尖翘的衣角。菩萨佩长璎珞过膝,双手持净瓶,跣足立于仰覆莲台上,下承八角形座。整尊造像线条圆浑,风格古朴。鎏金保存完好,是唐代金铜造像的精品。
目前拍卖市场,稀罕的观世音坐像成为当今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起于海外市场,2000年以后,国内市场逐渐启动,据悉,在拍卖中屡创高价的,2005年一件铜药师佛坐像以1100万元人民币成交,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2359亿港元被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高纪录,这些拍品的高价成交极大地带动了金铜收藏拍卖市场。而唐代观音佛像存世量少,铸造工艺好,投资升值潜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