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最早开始仿铸中国方孔圆钱的国家。据一些专家研究,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公元708年,相当于我国唐中宗景龙二年)开始仿效中国唐朝铸币,铸行“和同开珎”方孔圆钱。到19世纪60年代,共铸行方孔圆钱32种。
宽永通宝,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宽永通宝”一枚,该币直径2.4厘米。此宽永通宝,钱币正面镌刻“宽永通宝”四字,光背无文。铸字清晰,线条流转,历史过渡性自然,沉淀丰富。它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对历史文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并成为中日两国来往的历史实物见证。
“宽永通宝”在中国民间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怀疑是私铸钱,还另用“年号”,这无异于谋反。于是,乾隆皇帝谕令江、浙、闽各总督、巡抚穷治开炉造卖之人。幸亏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见多识广,道出来历。乾隆皇帝才又谕令严禁商船携带倭钱;民间使用的收买。至此事情才算了结,现存世极少,价格昂贵。
一枚不起眼的古钱币,在方寸间记录下了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这些古钱币使我们越发能够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构成了钱币收藏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门类。千百年来的古钱币历经沧桑,存世数量越来越少,投资价值日益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