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自身登峰造极,
然则独善其身,
门人弟子惟仰望而已;
一种是自身无比强大,
又善于启发引导,使晚辈后生,
不断攀登,乃至超越。
前者令人欣赏,后者让人敬佩。
吴昌硕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吴昌硕于印用工最深,一生治印无数。他兼习浙皖诸家之长,初学浙派,继而涉猎邓石如、吴让之;中年后章法参石鼓文、秦汉玺印、封泥及篆、砖瓦文字等,熔冶钱松之切刀、吴让之冲刀两法,创钝刀出锋法,自树一帜,一如其画,开“朴野”之风。
吴昌硕曾说:书画篆刻,供一炉冶,他认为书画和印刻是相辅相成的,“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篆刻与绘画的“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其理一也,因而缶翁之印自有大朴不雕,天然放旷的诗意美。他是齐白石最崇拜的三人之一(另两位是徐文长、八大山人),也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
吴昌硕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熔冶一炉,在诸艺中,其篆刻名世最早,吴昌硕对他个人书法篆刻方面影响最DA的并不是技法,而是人文精神,“
昌硕先生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他年轻的时候比我们还艰苦,没有条件,就收藏汉砖,把汉砖拓出来题跋;其次是探索精神,他一直求新求变,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第三是吴昌硕的艺术创作心态与交友心态。他对同道是欣赏而不是贬低,同道中只要有可取的他就向人家学习。”
吴昌硕前期主要借鉴浙派手法,同时,清中后期如邓石如、吴熙载诸家他也都有所取法,并进而直追古玺、汉印。20至40岁前,是他广泛涉猎、多元探索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他刀法兼擅冲切两法的优势,印作形式和风格变化较为活跃。
寿山石的种类是很多的,除了大名鼎鼎的石帝田黄石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石后芙蓉石。芙蓉石的色洁而且质嫩,就婉如初开的木芙蓉花一般,温柔又迷人,所以得名芙蓉石。上等品质的芙蓉石,天生丽质而且雍容华贵,有一种微透明感,似玉非玉,手感温润细腻。相比寿山石的其它石种,芙蓉石的主要特征就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有着高品相,而且经过把玩之后比较容易包浆。
芙蓉石大约在明清时期在福州市加良山东侧山峰所开发,初期开采出来的石质有些略粗,而且大多含有一些砂团。
后来到了清乾隆时期,将军洞芙蓉石问世,其石质上乘,细腻润泽,而且颜色丰富,逐渐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赏识、青睐,一跃成为了印石的三宝之一。芙蓉石色泽多彩,石质硬度合适,适合用来雕刻,所以从开采以来,芙蓉石一直都是用来雕刻的珍品石材。
芙蓉石与大名鼎鼎的田黄石、鸡血石一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印石三宝,从古代就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经过历史的发展,芙蓉石除了拥有超高的品相之外,更是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底蕴,深受人们的青睐与重视,成为了收藏首选。
总体来说,芙蓉石是寿山石当中拥有色彩最DUO的一个石种,它是纯净的、致密的,有着特殊的观感、手感以及声感。
一直以来,芙蓉石都具有一种独特的优异质感,对于石后的美誉,它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
此枚芙蓉石印章为吴昌硕先生流失海外的私章,刀工雕刻细腻、纹理清晰,精美的刀工配对芙蓉石的质地温润细腻,实属天作之合。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