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元年,日本在香港购得全套铸币机器,在大阪成立国家造币厂。明治三年造币厂落成,开铸银圆。实行银本位制,初铸银圆,其意驱逐当时在日本大肆横行的双柱本洋、鹰洋,统一货币,由于头版的龙银铸量少,人们一时不能接受,结果失败而终。明治八年,又铸造了贸易银,这种贸易银与旧版相比,成色不变,重量增加,被民间收藏熔铸,再次失败,于明治十一年停铸贸易银。
明治十一年至三十年,龙洋的铸造量逐步递增,进入了日本龙洋的黄金时代,这时的日本龙洋不但成功地在本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并把影响力扩大到了东亚、东南亚地区,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地区受其影响较深。日本贸易银元是近代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当中数量较多的品种,币面有飞龙图案,中国人称之为“日本龙洋”。
日本“龙洋”共有五种规格,即五钱(1.25克)、十钱(2.7克)、二十钱(5.39克)、五十钱(有10.13克与13.48克两种样式)和一圆(26.96克)。日本“龙洋”设计别致,铸工较为精湛,含银量为90%。按日本“龙洋”发行年代的不同,又可分为很多版式,仅以一圆“龙洋”为例,从明治三年起至明治四十五年就有几十种之多。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日本明治银币一组,分别为“大日本明治二十五年一圆”和“大日本明治二十六年一圆”,直径为3.8厘米。钱币正面图案皆为汉字“一圆”,上方为太阳图案,周围以樱花枝叶环绕,下部图案为绸带扎成的同心结;
钱币背面为圈珠环绕的飞龙戏珠图案,龙外圈珠,下方分别铸有“大日本·明治二十五年”和“大日本·明治二十六年”及英文字样。这种圆龙洋在当时铸造发行量就很小,属稀少币种,加上此组银币为非常少见的改版币,银币正面加刻文字,其铸工精良、流通痕迹明显。受到近年国内旧版银元收藏热的影响,它们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增值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