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五年(1926),在所部被编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的当年,為维持扩充军力等经费开支,决定铸造减重的元。在此背景下,大為减重的民国十五年四川嘉禾铜元开始铸发。其面值,分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等其中,二百文重约15克,一百文重约9克,五十文重约6克,分别与民国初年的五十文、二十文、十文铜元重量相
近,可见其减重之甚。
民国十五年四川嘉禾贰百文铜元样币,是军阀统治时期四川成都造币厂出品。因币面未铸地名文字,有别于中心纪地“川”字的批量发行流通币,故藏界有著名的“无川铭”之专指俗称。在中国铜元中,此类币為声名显赫的珍品之一。
类样币,在中国铜元收藏风气方兴之初,便已被藏界重视。1936年8月15日始,上海《晶报》连载刊登王逸民(王守谦,中国著名钱币专家)介绍中国铜元的《近代铜币图说》系列文章,绵延152篇,為时一周年整。其中,民国十五年四川嘉禾铜元样币也被辑录,并谓之“难得之大珍“。
此次征集到的民国十五年(川字)当二百文,由于极为稀少,已经多年未见其踪影。正面币中心突起,上面以阴文铸省局)简称川,边缘内上镌中文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七字、边缘下携中文书“每枚当贰百文”背面中央为数字200直币面整体设计和谐,图案精美,工艺技术特别精益求精。此枚藏品,包浆明显,其欣赏价值及市场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我国近代时期的政治以及金融的沧桑变化都体现在一枚小小的钱币上,是一种收藏鉴赏价值与使用价值并存的高级收藏品,而随着它渐渐退出流通市场,钱币在收藏界中却越来越受藏友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