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是对的,但是读成开通元宝也不算错,看你喜欢怎么读。
《唐会要》第89卷,泉货条:
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以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甚便之。其錢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篆隸三體。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流俗謂之開元通寶錢。
1. 开元通宝在唐朝时就两种读法都有。所以《唐会要》说“其詞先上後下。次左後右。讀之自上及左。迴環讀之。其義亦通”。就是说,原意应该是“开元通宝”(顺读),但是读成“开通元宝”(旋读)意思也不差。这里的左右是指铸钱所用的钱范的左右。中唐以后,顺读就占了上风了。
2. 开元通宝和乾隆通宝不一样,后者是年号钱,前者不是。开元通宝首铸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元年是公元713年。差了90多年。
3. 唐代铸的钱,叫什么名字的都有,并非都是“通宝”,比如,唐肃宗铸“乾元重宝”,这是典型的顺读,是年号钱:
唐代宗铸“大历元宝”,这又是典型的旋读:
以及唐懿宗铸的“咸通玄宝”,可不要念成“咸玄通宝”啊:
4. 开元通宝虽然本身不是年号钱,但是这个命名的方式影响了后代的年号钱,基本上年号钱大多叫做“某某通宝”了,一直到清代的“宣统通宝”。而且宋代以后的年号钱都是遵从这种先读上下,再读左右的读法。
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近几年开元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开通宝”背栗特文-价格:RMB日期
唐“开通宝”金质赏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开通宝背三朵云开炉钱价格:RMB日期
开通宝折十钱-----价格:RMB日期
唐“开通宝”金质赏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开元通宝折十开炉大
开元通宝银钱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也是发行量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征集信息: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明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古钱币,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