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房”一词可以用来指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亦可以指书房,唐代大诗人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文房长遣闭,经肆未曾铺。”后来,“文房”逐渐成为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代称。文房多不限于材质,而以瓷为材料,不仅愈显精美,同时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建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文房瓷器亦不在少数。
明万历青花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明成化五彩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毛笔
毛笔,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有研究表明,毛笔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文房用品中,毛笔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日常使用的毛笔,多以竹制管,体轻,便于书写。少数以玉制管或以瓷制管,不便于书写,其观赏价值超乎实用价值。
明万历青花瓷砚,底部有款识“玉堂佳器”“大明万历二十三年夏月吉日彭懋龄置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康熙亦庵居士铭青花瓷砚,书“持片石归,袖有沧海。与人作研,寿以千载。易之陶埏,圆灵月采。即墨策勳,事逸功信。结文字缘,得大自在”,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砚
砚是一种传统文房用具,起源于汉代。砚的材质众多,石、陶、瓷、砖瓦都可制砚。瓷砚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隋唐亦多有流行,至宋代,瓷砚迎来了它的发展高峰。明清时期,瓷砚仍不乏精品之作,特别是清代的青花瓷砚、粉彩瓷砚,都达到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并具的极高水平。
明万历五彩镂空笔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笔架
笔架是案牍上暂时放置毛笔的器具,又称笔床、笔格、笔山。笔架的质地多种多样,明代屠隆《文具雅编》中谈及笔架质地,就有玉雕、铜鎏金、仿古铜、哥窑、定窑、棋楠木、沈速木与老树根等。
清代石湾窑笔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荷花形笔掭,清代,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笔掭
笔掭是下笔之前用以掭笔的器具,起到均匀墨色的作用。笔掭出现以前,大多在砚台上掭笔。自明代起,笔掭开始流行。笔掭的质地多样,玉石、瓷器、竹木牙等皆可制笔掭。笔掭的造型多为浅碟式,葫芦形、秋叶形、佛手形,都是笔掭的常见形状。
明万历五彩瓷笔洗(底部),“大明万历年制”款识,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笔洗
笔洗同样是书案上的必备之物,在使用过毛笔之后,须得洗去笔中的余墨,笔洗就是清洗毛笔的专用器具。笔洗大约在宋代开始出现,明代的笔洗多为玉、瓷质地,至清代,笔洗出现了很多前代所未有之器。
笔筒是文房常备用品,是置笔之器。有研究者按照大小,将大器称为“笔海”,小器称为“笔筒”。笔筒质地多样,竹、木、牙、玉石、陶瓷都可制笔筒。从存世的情况来看,竹笔筒的存世量是的,瓷笔筒次之。瓷笔筒的品种众多,涉及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等。
公司合作老师和覆盖业务如下
我公司专业从事文玩收藏品的鉴定、估价、出手。与鉴宝专家金煜、叶佩兰、蔡国声等都有紧密合作,
现公司对外征集各类珍贵,所有艺术精品,均在国内及香港两岸展览,拍卖及个人交易,私下交易。
杂项专家: 蔡国声、张德祥、王敬之、张淑芬、古方、欧阳朝霞
陶瓷专家:丘小君、王春城、杨静荣、毛晓沪 叶佩兰 杨宝杰 王注贰
书画专家:金运昌、刘岩、张如明、黄鼎
铜器专家:金申、贾文忠 刘云辉
各种玉石精品:明清玉,明清翠,田黄石,翡翠石,和田玉石,鸡血石,玛瑙石等
各代陶瓷精品:宋元明清民国瓷器,明清官窑为主,青花瓷,彩釉瓷,单色釉瓷等
各种铜器精品:西周铜,春秋铜,铜镜,佛像,等
名人书画古籍: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古籍,拓片等
历代杂项精品:历代名人文房四宝,紫砂,金银器,陨石,朝珠,钱币,邮票等
欢迎发送书画、瓷器、杂项、玉器、化石等精品前来咨询,星期一到星期五为上班时间,其他时间可留言,一般第一时间统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