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zuida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纵观近几年的藏品市场,各类珍奇异石不乏可陈,然而,对于那些本身就现存量极少,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明清钱币或者民国货币而言,则更容易受到藏品大咖们的注意和亲睐。同时,随着各地拍场古钱币交易的次数愈加频繁,且因它为大众藏友们带来的价值不菲,使得钱币在各地拍场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
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
中华民国双旗币
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大汉银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外,主要的造币厂,大都仍沿用前清钢模铸造银币,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币制混乱,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于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大总统 孙中山,鼓铸10万元纪念银币以为整顿。
钱币作为古玩艺术的一种,一直一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而且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合铜铸造,制作图案清晰精美,双旗币在如今市场上具有一定保值和升值功能,而双旗币一直都是zuiju有投资价值的一类钱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