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镇库钱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寓意吉祥富贵,兴旺发达。镇库钱是为了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朝廷在铸币时,多在库房中设神堂,以供奉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悬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其上披红绸,下挂流苏,即谓之镇库钱。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公元1736年登上帝位后,年号乾隆,便开铸“乾隆通宝”制钱。由于当时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乾隆通宝”皆为小平钱,无折二、折五和折十钱,故民间有“乾隆无大钱”之说。其实在乾隆年间,有些铸钱局也曾铸造过当十型开炉大钱、试样大钱和宫钱等,只是这些大钱铸造的数量极少,没有进入市场流通,民间未能看到罢了。而乾隆镇库大钱,正是一种民间看不到、是钱局用来“镇库”的大钱。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乾隆通宝镇库花钱”一枚,该枚钱币直径6.3厘米。圆形方孔币,面文“乾隆通宝”四字楷书,“通”为“双点通”,背文为“镇库”二字,上镌一圆点,文字清秀工整,雕刻精湛讲究。
此镇库钱是各种乾隆大钱中直径最、厚度最厚、重量最重的一种,其边廓规范、坚挺;制作精美,存世稀少。它见证着中国悠久的货币史,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如今更是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而深受广大古泉爱好者喜爱。
镇库钱是古代铸造货币时特制的非流通钱币,其铸量甚微,由工匠们精心铸造,堪称当时先进铸币工艺的代表之品。镇库钱尺寸较流通货币更大、更厚,工艺更精,一般放置在钱局库房,有"意头"作用。因此有着好意头的镇库钱在古钱币收藏市场中,一度成为了众人所爱,既可以观赏又可以研究,而且还能带来好意头。也因此,镇库钱的价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十分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