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宝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继顺治、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雍正元宝,指的是雍正期间使用的流通货币,这一款货币是续顺治康熙的第三代清朝货币,也是这三代货币当中数量很少的,而且版式很为简约的一种类型。
此钱币为雍正元宝母钱,所谓母钱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钱样是给皇帝审定用,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所以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场上几乎不能见到。
雍正元宝,从正面来看,以带有一定楷书成分的字体写着“雍正元宝”四字,整体字迹规范,细腻,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尺寸硕大,包浆浑厚。钱币背面由“当千”“满文”“星月”构成,星月异常的规整漂亮,亦有星月同辉之意。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意义,雍正元宝对于整个清朝钱币的规范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还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由于雍正在位仅仅十三年,不仅比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差得太多,而且比起顺治在位的十八年也不及,故数目在清代钱币中是相对很少的,也是价值很大的。雍正皇帝认为,钱币是国家之宝,故雍正元宝母钱,左面为满文“宝”字,右面为满文钱局名称。史载“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 朝廷对铸钱控制极严,民间私铸极少,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近几年,清廷戏热播,出现了《清十帝钱币》精装册,由于发行数量本来就少的雍正元宝母钱很为罕见,市场价格也在飞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