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景德镇陶瓷》杂志第3期,推出过一期有关景德镇明代古玩青花瓷、民窑概况、断代、艺术风格及外销的研究专辑。1994年中国陶瓷编辑委员会主编出版了《中国陶瓷——景德镇古玩青花瓷器》,2002年江西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江西元明青花瓷”展及出版的同名图录(展品以民窑青花瓷为主,收入元代青花瓷21件,明代青花瓷107件),2000年穆青的《明代民窑青花》出版,见证了近二十年来民窑青花瓷器的研究历程。虽然大部分著作是图录性质,但是所使用的实物主要来自于历年各地考古出土和重要公私博物馆藏品,来源可靠,为民窑青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考古出土的纪年瓷实物及博物馆收藏品数量少,明代早期瓷器,人们多熟悉洪武、永乐、宣德的官窑瓷器,对民窑瓷器所知甚少。事实上,明初景德镇御器厂(初称陶厂)正式成立以前,以及成立后,景德镇民窑不可能完全停烧,永宣时期官用瓷烧制正规化后,民窑为满足市场需要,应该还是有少量生产的。考古出土以及传世完整器少的原因,或许是民窑产品多为满足古玩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器,如碗、盘、杯等圆器,价值不高,没有留存的必要,因此历年出土的明初民窑制品多是残片。
的明代青花莲盘市场怎么样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的民窑青花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所谓的“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烧制时断时续,成就不大,仅民窑有少量生产;第二阶段从成化官窑恢复烧造开始,官、民窑均步入恢复期。
商务合作:请咨询本小编
明代青花莲盘图片欣赏,空白期景德镇民窑的烧制虽然仍受禁烧限制,但还是步入了一个大发展期,从江西各地出土的器物看,仍然有制作水平较高的制品。
《江西元明青花瓷》一书中所附《明代纪年青花瓷资料选》,收入空白期纪年瓷24件(正统6件,景泰14件,天顺4件),数量甚至超过了成化、弘治、正德的16件(成化4件,弘治7件,正德5件)。
可见空白期民窑生产还是相当有规模的。只是这一时期缺少官窑生产的参照和学习,民窑生产追求实用和低价,工艺水平普遍较低,大量产品造型不规整、胎质疏松、纹饰简略、釉面稀薄。出土实物器型丰富,有各式罐、香炉、瓶、碗、盘等。纹饰新增了很多永宣时期所没有的山水、人物、动物、孔雀、花卉、云纹等等图案,特别是云纹、山水、人物纹风格独特,具有典型的时代特点,元青花中曾出现的人物故事图案这一时期有相当量的出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等博物馆,以及各地文物店收藏为数不少的空白期青花瓷器,为研究和收藏鉴赏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