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水循环路径延展。城市社会水循环的路径由原始的“取—用—排”过程逐步延展为“取水—给水处理—配水—一次利用—重复利用—污水处理—再生—排水”。城市社会水循环系统内部通常包括若干个闭路循环子系统,如城市再生利用子系统、企业循环用水子系统以及社区中水利用子系统等,其结构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也带来了多环节的水质防控风险。
四是城市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分离特性明显。随着文明的发展和卫生的要求,城市通常建设了大规模的管网系统,具体包括供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直饮水管网等,这些复杂的管网系统改造减少了地下渗漏量,使得社会水循环系统与自然水循环系统不断分离。
由于城市的重要地位、职能及其所具备的鲜明特征,城市水源无论在类型选择、供水范围、供水方式、供水规模、供水系统及安全保障方面都与农村存在较大的不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水源安全保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城市水源安全现状与问题
城市水源地的选择通常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二是在保证安全取水的前提下,就近取水。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河流、湖泊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城市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城市水源安全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水安全保障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是随着城镇化率及城镇居民用水量的不断提高、北方地区的连续干旱,城市供水短缺状况加剧,水源水量不足、保证率不高,地下超采严重,不仅给城镇居民生活造成困难,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是水源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目前全国城市水域大部分受到污染,有机污染凸现,藻类暴发,水性疾病种类增多,发病率升高,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
三是饮用水水源突发污染等事故增多,应急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与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