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货币文化从产生、演变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时代的钱币具有它所在时代的风格和韵味,其不仅代表着中国的货币文化,还反映了该时代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如今,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钱币凭借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深厚的历史价值深得众多古玩收藏爱好者青睐,收藏前景极为看好。
清朝以来,银币面值常常以两、钱、分、厘、毫来标注。此银币“两”式计值币制实际上始于吉林机器局于光绪十年(1884年)铸制的“厂平一两”,而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铸制库平七钱二分银币以来,各省纷纷效尤,尤以“大清银币湖北省造壹两”表现最为夺目典型(该币是我国唯一流通的“两”式计值币制银币),更是把“两”式计值币制银币铸制推向了高潮,期间又发生了币制改革与守旧传统之间的“圆两之争”,直至此情势发展到了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才终结了银币的“圆两之争”,将铸币权明确统一收归中央,并规定了以“圆”为银币计值货币单位及其标准银币的样式、分量和成色,于宣统三年(1911年)正式铸行了 “大清银币”新国币。
清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立龙”伍角样币一枚,1911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未发行;样币系钢模初铸,打制压力十足,镜面底版,细腻洁净,边齿及马齿锐利,龙脊高耸,龙鳞毕现,立体感极强,立龙呼之欲出,霸气十足,原味淡灰色氧化,光泽柔美悦目,状态极佳,品相完美,集罕少品种与ding级品相于一身,万里难寻其一,可遇而不可求,极具收藏价值。
“宣三”大清银币系列在制定之时面值包括伍角、贰角、壹角三种十进制银辅币,铭文分别注明二枚、五枚、十枚换一圆。背面图案为“立龙”,龙珠位于左上角而非中央或下方,此种设计在龙银中非常罕见。因新币发行的惯例是主币先行,辅币后发,故计划在新壹圆国币通行后再跟进,但辛亥革命的突然爆发使大清银币银辅币并没有批量生产,故此传世甚罕,仅有样币传世,而在数量不多的银辅币中,以伍角最为稀少,从其雕刻风格来看,雕刻师应为曲须龙作者意大利雕刻师鲁尔乔治,贰角及壹角龙面的雕刻者应为中国雕刻师徐子贞。宣三立龙伍角被誉为晚晴机制银元ding级名誉之品!
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而就目前钱币市场最为火热的莫过于机制银元,也是钱币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类,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市场也日渐走俏,且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珍品铜元,在藏品交易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于先生这枚清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立龙”伍角样币,品相精致,工艺精湛,造型出色,且未正式发行,为清代最后一任国币,在近代货币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枚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经济价值为一体的珍稀银元,值得藏友们倾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