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多用于祭祀、熏衣等,更有不少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内焚上一炷香,颇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早在汉代前,中国就出现了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两宋时,瓷香炉的制造得到了推广。明代炼铜工艺进步,在宣德年间开创了黄铜铸炉的先河。
据记载,明宣德年间,宣宗曾命令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图》诸书及内库中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款识典雅的器皿,绘成117种图谱,宣德三年,由工部吴邦佐正式开铸。他选用当时暹罗国(今泰国)的风磨铜,又配以金、银、铅、水银等金属,反复进行冶炼,工序复杂。吴邦佐受命最终炼就颜色、款识多样的成炉数千只,这就是名扬数百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宣德炉”。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佛钮兽耳三足铜薰炉”一件,口径6.6厘米,高14厘米。此炉为分体铸造,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组成。鼓腹,双兽耳,以佛首像为盖钮,下承三足。炉身雕刻龙纹,神态威猛,并且镌刻“佛光普照”四字,寓意吉祥。腹内中空,盖有出气孔,供香气散出,底款“大明宣德年制”。此铜薰炉铜质精纯,铸造工艺精致考究,整体造型典雅沉稳、端庄;包浆自然,时代特征鲜明,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实乃收藏佳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焚香与点茶、挂画、插花并称为文人怡情养性的“四艺”。香霭馥馥之中,品赏香炉,也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大爱好。香炉文化灿若星河,存世极为稀少的“大明宣德年制”的香炉,以其造诣之高堪为炉中一绝。
香炉本在宫廷、贵族中广泛使用并传承,流传历史久远,本来只供焚香用,后来被爱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们玩赏的古董和艺术品了。因此,像此件年代久远、质料名贵和雕工精美的铜香炉,收藏价值不菲。
LOT号 拍品名称 估价(万)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状态
0463 清代 龙纹铜薰炉 万 33.88万   拍卖结果
3037 清 竹节玉顶铜薰炉 万 20.16万   拍卖结果
3298 清中早期 龙纹铜薰炉 万 13.80万   拍卖结果
0335 清 铜薰炉 万 6.60万   拍卖结果
1310 清代 万 1.38万   拍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