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之一。它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只是,由于银币的一面印着硕大的袁世凯半身头像,而被人们口语称为“袁大头”。
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银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图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图案和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以后。市面上有像三帆银币、竹子银币、甘肃造袁大头等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其中流传最广、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可数袁世凯头像银币,俗称“袁大头银元”。
"袁大头"在中国货币史上的出现,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多年铸造,"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虽僻处边陬,也有其踪迹。到1920年3月,天津造币总厂及各分厂大约共计铸成"袁大头"银元三亿八千多万元,另外还铸成一些五角新银辅币。"袁大头"银元的通行将"鹰洋"、"龙洋"渐渐从市面挤出,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为"废两改元 "准备了条件,是我国近代货币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在近代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