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碱草为旱中生多年生牧草。野生种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的蒙古、苏联、日本、朝鲜、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在苏联、披碱草主要分布于欧洲部分的中山地带、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中亚,天山、帕米尔及土库曼一带;在蒙古,主要分布于北方森林草原地带,日本主要见之于北海道;印度、土耳其仅分布在西北部及东部地区。我国,披碱草主要分布于哈尔滨、沈阳、北京,太原、成都一线以酋的广大地区,整个分布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部勒盟、乌兰察布盟南部,河北坝上地区,阴山山地、伊克昭盟等地,进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以至四川西北部而达青海及新疆等地。此外,云南昆明附近亦发现有分布。其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为-3—16℃,1月份平均气温为-28—-30℃,7月份平均气温为15—24℃,≥1O℃的积温为1660—3200℃之间,无霜期100—280天,年降 水量为150—600毫米,其分布区的植被类型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高山草原地带,对水、热条件要求不严,适应环境能力强,是我国披碱草属牧草中分布最广、最为刁见的种类。披碱草引入栽培的历史不久,苏联在二十世纪初引入栽培。我国于1954年由崔有文,在华北及西北地区栽培,嗣后,原内蒙古草原研究所,在锡林郭勒种畜场进行较大面积试种。从七十年代以来,该草已在我国华北、内蒙古及东北部逐渐推广,并开始成为主要牧草品种。
披碱草在播种当年苗期生长很慢,春播条件下,播种当年部分枝条可进入花期,但不能结实,至第二年后即可完成整个生育期。一般在内蒙古4月中下旬或5月初返青,此时日平均气温为9—11℃,7月中旬开花,8月上旬种子成熟。生育期为100—126天。在生育期内,从返青至种子成熟所需≥10℃的积温为1700—1900℃,从返青至开花为1300℃—1600℃。从返青至拔节需60—65天,拔节至抽穗为13—15天,抽穗至开花为7一10天,开花至种子成熟为20—25天。披碱草的生育期,有随栽培年限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生活第二,三年为124天,第四年为116天,第五年为114天。从返青至拔节以前,无论其生长强度及生长速度均较缓慢,从拔节至开花则较迅速,以后生长又趋于缓慢,关于披碱草在一年内不同生育期间的生长速度及强度见。从图中还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披碱草,其生长势有较大的差别,第二年及第三年无论其生长速度及生长强度均较一致,但第四,五年均呈明显的减弱,因此,该草的利用年限最适期为第一,二年,属短期多年生牧草。披碱草具有较长的果后营养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一般10月中旬至11月初地上部分开始枯黄,从返青至枯黄,历时180—190天,利用时间较长。披碱草一般单株图23—分蘖可达30—50个,最多可达100个。7月中旬披碱草进入开花期,其花期晚于同属牧草中的短芒披碱草、垂穗披碱草(6月上、中旬),亦迟于麦宾草、圆柱披碱草、青紫披碱草、老芒麦(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而与肥披碱草、加拿大披碱草相近。从第—个花序开花开始至草丛全部花序开花,所持续的时间约为13天左右,开花不很集中,如短芒披碱草进入开花后的第二天,50%以上的花序进入开花,第四天85%以上的花序进入开花。披碱草在不同时期的开花花序数为:第二天占7—8%,第四天占29.1%,第六天占45.5%,第八天占59.4%,第十天占80.3%,因此,开花持续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种子的落粒性很强,采种期稍有延误或采种方法不当,则种子损失很大。披碱草一穗开花延续时间,视年份、地区不同为8—10天,以14—16天内,但小花开放较多时间多在开花后的4—8天内,关于披碱草早穗开花期及其开花动态。
披碱草具有较高的产草量,在内蒙古引种,有灌溉条件下,亩产干草可达375—650公斤,旱地栽培,亩产可达175—200公斤。产草量以利用的第一、二年为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花期刈割,第二年干草产量每亩可达337.45公斤,第三年亩产为283.65公斤,第四年亩产257.3公斤,第五年则下降至90.65公斤,仅占第二年的26.9%。适宜的利用年限为2—4年。在一年内,不同刈割期,以成熟期产草量为较高,三年平均亩产391.05公斤。开花期刈割亩产377公斤,抽穗期刈割亩产255.85公斤,成熟期刈割时产草量略高于开花期,但由于品质下降,其蛋白质总收获量反低于开花期。披碱草的种子产量较高,在内蒙古,灌溉条件下,每亩可产63—132公斤,旱地为20—57.4公斤。披碱草为中等的饲料品质,在不同生育期内,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如表23—2。在披碱草草丛中,叶占的比例较少,茎秆所占比例大,而质地粗硬,是影响饲料品质的主要原因。据测定,茎占草丛总重量的50—70%,叶占16—39%,花序占9.5—19.0%。分蘖期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抽穗期至始花期刈割所调制的青干草,家畜亦喜食。迟于盛花期刈割调制的干草,茎秆粗硬而叶量少,可食性下降,利用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