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瑞双杰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西赛恒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强灌浆料 早强灌浆料 支座灌浆料 灌浆料型 号:C40 C50 C60 C70 C80 C90 C100 环氧胶泥 环氧砂浆 高强修补砂浆 植筋胶 粘钢胶 钢筋 锚固料 聚合物修补砂浆 泥土再浇剂 一次座浆料 钢筋阻锈剂 迁移型阻锈剂 高强耐磨料 防水砂 浆 RMO补缝胶浆 BUS嵌缝料 灌缝胶 灌注胶 碳纤维胶 公路压浆料 铁路压浆料 铁路压浆剂 公路压浆剂
5.5 出厂
5.5.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出厂:不合格品、技术文件不全(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包装不符、质量不足、产品变质,以及超过有效期限。
5.5.2出厂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与型号、引用标准、生产厂家名称与地址、生产日期、产品有效期、检验部门印章、检验人员签字(或代号)、用水量、流动度(或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的初始值和 30min 保留值、竖向膨胀率、 1d 抗压强度。当用户需要时,生产厂家应在水泥基灌浆材料发出之日起 7d 内补发 3d 抗压强度值、 32d 内补发 28d 抗压强度值。
5.6 进场复验
5.6.1水泥基灌浆材料进场时应由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验单位按出厂检验项目进行复验;可根据需要增加 3d 、 28d 的抗压强度检验。
5.6.2如复验结果中任何一项不符合生产厂家提供的性能指标时,则判为不合格品。
5.6.3当有争议时,应在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双方共同确认的省级或省级以上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检验。
6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6.1 包装
6.1.1水泥基灌浆材料应采用有防潮衬里的包装袋,每袋净质量 25 ㎏或 50 ㎏,且不得少于标志质量的 99% 。
6.1.2随机抽取 40 袋 25 ㎏包装或 20 袋 50 ㎏包装的产品,其总质量不得少于 1000kg 。
6.1.3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有关包装质量要求,必须符合上述原则规定。
6.2 标志
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净质量,生产厂家名称、地址与电话,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防潮、防晒标志。
6.3 运输与贮存
水泥基灌浆材料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受潮;不同品种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在贮运时,应标识清楚,不得混杂。建筑企业需要在投资生产过程中牢牢把握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这个核心要素,做好成本的科学预估。
7 设计
7.1 地脚螺栓锚固
7.1.1动荷载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锚固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静荷载设备基础及钢结构柱脚底板的地脚螺栓锚固宜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
7.1.2地脚螺栓常用形式见图
图 7.1.2在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经济形态的变革,统治者在文化上的控制上也登峰造极,儒家思想和价值观被广泛宣传。 地脚螺栓常用形式
7.1.3地脚螺栓锚固宜根据表 7.1.3 的规定”[周均平.凝重与飞动的统一—秦汉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故笔者认为“羽化升仙”的思想观念是建筑屋顶飞动形态的源头,同时也为后期形成凹曲屋面奠定了思想基础。选择水泥基灌浆材料。
表 7.1.3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选择
螺栓表现与孔壁的净间距(㎜) 水泥基灌浆材料类别
15 ~ 50 Ⅱ类、Ⅲ类
50 ~ 100 Ⅲ类、Ⅳ类
不小于 100 Ⅳ类
7.1.4螺栓锚固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埋设深度不宜小于 15 倍的螺栓直径,螺栓形式见图
7.1.5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0 。
7.2 二次灌浆
7.2.1动荷载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静荷载设备基础及钢结构柱脚底板的二次灌浆宜采用水泥基灌浆材料。
7.2.2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
7.2.3二次灌浆除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外,尚宜根据表 7.2.3 灌浆层厚度选择水泥基灌浆材料。
表 7.2.3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选择
灌浆层厚度(㎜) 水泥基灌浆材料类别
5 ~ 30 Ⅰ类、Ⅱ类
30 ~ 100 Ⅱ类、Ⅲ类
100 ~ 150 Ⅲ类、Ⅳ类
大于 150 Ⅳ类
注: 1 笔者针对55幅汉画像石进行分析。、采用压力法或高位漏斗法灌浆施工时,可放宽水泥基灌浆材料的类别选择。
2 、当灌浆层厚度大于 150 ㎜时,可以分层灌浆。根据实际分层厚度按上表选择合适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类别。第二次灌浆宜在第一次灌浆 24h 后,灌浆前应对第一次灌浆层表面做凿毛处理。
7.3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
7.3.1混凝土柱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时(见图 7.3.1 所示),混凝土柱与模板的间距 b 不应小于 60 ㎜,应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图 7.3.1 混凝土柱加大截面法灌浆加固
1 —原混凝土柱 2 —原混凝土面凿毛 3 —模板严寒地区水资源匮乏,建议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屋面、地面以及绿地的雨水,用于用地红线内的绿化灌溉和道路浇洒。GB50400—2016《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公式:W=10ΨchyF式中,W为雨水设计径流总量,m3;Ψc为雨水径流系数;hy为年降雨量,mm;F为汇水面积,hm2。长春市年平均降雨量为570mm,可回收的雨水再利用可达每年约1000m3。 4 —水泥基灌浆材料
7.3.2混凝土柱采用加钢板套加固时(见图 7.3.2 所示),原混凝土柱表面与外钢板套的间距 b 为 10 ~ 20 ㎜时,应采用第 Ⅰ、Ⅱ类水泥基灌浆材料;当 b小于20㎜,应采用第Ⅱ、Ⅲ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图 7.3.2 混凝土柱加钢板套法灌浆加固 图 7.3.3 混凝土柱外包钢法灌浆加固
1 —原混凝土 2 —原混凝土面凿毛 1 —原混凝土柱 2 —外包角钢
3 —钢板套 4 —水泥基灌浆材料 3 —模板 4 —水泥基灌浆材料
7.3.3混凝土柱采用干式外包钢加固法加固时(见图 7.3.3 所示),角钢与模板的间距 b1 不小于 30 ㎜,角钢与原混凝土柱的间距 b2 不小于 20 ㎜时,应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7.3.4混凝土梁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时(见图 7.3.4 所示),梁侧表面与模板之间的距离 b1 不小于 60 ㎜时,应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梁的底面与模板之间的距离 b2 不小于 80 ㎜时,可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 a ) ( b )
图 7.3.4 混凝土梁加大截面法灌浆加固
( a )混凝土梁三面加大截面法灌浆加固;( b )混凝土梁底面加大截面法灌浆加固
1 —水泥基灌浆材料 2 —原混凝土梁 3 —原混凝土面凿毛 4 —模板
7.3.5楼板采用叠合层法增加板厚加固时(见图 7.3.5 示),当增加的板厚 b1 不小于 40 ㎜或 b2 不小于 80 ㎜时应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 a ) ( b )
图 7.3.5 混凝土板叠合层法增加板厚灌浆加固
( a )楼板上层加固;( b )楼板下层加固
1 —水泥基灌浆材料 2 —原混凝土面凿毛 3 —原混凝土楼板 4 —模板
7.3.6 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的蜂窝、孔洞、柱子烂根的修补,灌浆层厚度不小于 50 ㎜时,应采用第 Ⅳ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7.4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7.4.1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应根据表 7.4.1 的规定选择水泥基灌浆材料。
表 7.4.1 水泥基灌浆材料的选择
项 目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环境类别分类
灌浆材料 可采用第Ⅰ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宜采用第Ⅰ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应采用第Ⅰ类水泥基灌浆材料
7.4.2 灌浆材料性能要求
1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2、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总量的0.06%。
8 施工
8.1 施工准备
8.1.1灌浆前应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案。
8.1.2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8.1.3模板支护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1 、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 100mm 左右;模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 50mm 。
2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与排气孔应高于孔洞ZUI高点 50mm 。
8.2 搅拌
8.2.1水泥基灌浆材料搅拌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
8.2.2水泥基灌浆材料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应先加入 2/3 的水拌和 3 分钟,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直至均匀。
8.2.3搅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8.3 地脚螺栓锚固灌浆
8.3.1锚固地脚螺栓施工工艺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
8.3.2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 5mm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5 ° 。螺栓孔壁应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 8 ~ 12h ,当环境温度低于 5 ℃ 时应采取措施预热,温度保持在 10 ℃ 以上,清除孔内积水。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建筑的强度、稳定性、承载能力、安全性等,而这也就关系到了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支出。
8.3.3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8.3.4将拌和好的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中,同时调整螺栓的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8.3.5二次灌浆时应先灌注地脚螺栓孔,孔内灌浆层上表面宜低于基础混凝土表面 50mm 左右。
8.4 二次灌浆
8.4.1二次灌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灌浆方法。工艺流程应符合附录 C 的要求。
8.4.2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等。灌浆前 24h ,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 1h ,清除积水。
8.4.3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8.4.4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
8.4.5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见图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部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
图 8.5 灌浆助推器
8.4.6当环境温度高于 30 ℃ 时,灌浆施工部位应避免阳光直射。
8.4.7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应在灌浆后 3 ~ 6h 沿底板边缘向外切 45 ° 斜角(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