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商用的手机无线充电领域,WPC联盟的qi标准占据绝对优势,截止到8月份全球已经有628家公司加入了qi会员,包括苹果、三星、LG、haier等国际知名企业。
“Qi”标识是属于WPC联盟,在无线充电产品上使用这个标识,首先需要得到WPC的授权,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属于侵权会受到WPC的惩罚或面临产品下架。另外,无线充电产品经过Qi认证之后,各项指标符合Qi标准要求,也是产品本身质量的保证,消费者使用通过Qi认证的产品明显要比未通过的更加安全可靠。
那么Qi认证需要进行哪些测试呢?
Qi认证的测试包含了两部分:
第一、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实验室ATL(Authorized Test Lab),目前在国内有多家选择,送测的至少5台样机其中1台首先会安排做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样品在测试通过后将会留存在ATL。主要测试内容包括:
A、 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通信协议的时序;
B、 通过XYZ轴的平移测试功率输出能力;
C、 能量传输的最-大供给能力;
D、 异物检测FOD(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第二、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实验室IOC(Interoperability Test Center)全球只有两家,分别是在欧洲的比利时和在亚洲的韩国。
在通过了符合性测试之后,ATL会把送测样机中的另外四台分成两组,分别送到比利时和韩国的实验室去做兼容性测试项目,两个样品留在主IOC实验室,另外两个留在辅IOC实验室。IOC实验室在兼容性测试完成后,送检方即可在官-网上执行“确认完成”的动作,该产品就被WPC官-网收录,进入官-网输入产品ID号即可查询,测试的产品会被留存在测试床(Test Bed)上。
根据WPC要求,所有的测试样品需要和以往所有认证过的样品做兼容性测试,例如测试的产品是一个无线充电发射器,那么它需要和WPC所有过了Qi认证的接收器(含手机)做兼容性测试。按照Qi测试流程,送测产品在符合性测试通过后还要送去做兼容性测试,如果兼容性测试未能通过的话,需要把样品拿回来重新整改。整改完之后,并不能直接送去做兼容性测试,而是需要重新测一遍符合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
Qi认证的周期。
按照正常的测试时间计算,送测产品如果没有任何失败项目,一次性通过所有的测试项目,所需的时间为4-5周,再加上一些周转时间等,所以一般认证周期在1.5-2个月左右。
根据WPC的数据,以2017年认证高峰期的11月份为例,总共有接近30%的送测产品在第一次兼容性测试中未能通过,而EPP测试的样品,首次不通过率则高达61.5%,即便是目前已经比较普遍的BPP测试,仍然有接近20%不通过率。
因此,在产品开发前选择合适的方案,对于后续认证有很大的帮助。旭鑫胜无线充电方案通过不断的更新优化,目前在BPP认证通过率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