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以独特的延展性、坚固性、耐腐蚀性,成为一种比甲骨、竹简、锦帛、陶瓷,更易于长久保存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里,铜文化源远流长,远至商周的司母戊方鼎,近至清朝的铜十二兽首。铜一直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专用,有礼器、食器、酒器、乐器等。
铜作为自然之物,古往今来人类都离不开铜的印记。它把中国五千年的人文经典浓缩为方寸之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深哲理和人文情怀。铜始终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铜文化。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铜焦斗”一件,该藏品底径10.7厘米,高8厘米。其分为盆身、长柄、平底足,做工细厚重,雕刻技艺自然娴熟。此焦斗经过岁月洗礼,历史沉淀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铜焦斗流行于两汉魏晋,至唐宋逐渐消失,关于其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还有人说是煮茶的用具。有关学者根据器形和分布范围的变化,以及出土器物的组合,推断铜焦斗应为温酒的器具。宋代随着瓷器工艺的成熟,焦斗也彻底地退出了社会生活领域。至北宋末期,焦斗就变成了收藏品,是金石学家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参照物了。
古铜器之难求,除了其本身制作工艺的难度外,还有其积淀了千年岁月而不失清馨气韵的风骨。每一件兼艺术与工巧于一身的铜器,都先经过匠师的精心构思与琢磨。古铜器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