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窑,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其价值堪比三星堆、金沙遗址,被列入国家大遗址重点保护。它始创于东晋,成熟于南朝,盛于唐,是跨越八个多世纪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
邛窑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省境内,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始烧于南北朝衰于宋朝,时间踌度约800年的中国古代陶瓷名窑。邛窑是我国著名民间瓷窑之一。器物有各种盘、碗、罐等日用器皿,其中以丰富的小瓷俑最为生动形象,以创造了陶瓷省油灯而闻名全国。
1939年,美国学者、原华西博物馆第一位馆长葛维汉在《邛崃陶器》一文中写道:“这个陶窑的出土物,至少在最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于成都市场,被人们收购和珍藏。”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20世纪初,邛窑陶瓷已经出现。
据邛崃人魏尧西先生在《邛窑志略》中描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军人陈某于十方堂发现此残碎瓷片,乃大事
乱掘的高峰,出现在1936年夏季。当时邛崃的驻军是川军第二十一军唐式遵所率的某师。唐命令士兵们挖古物,和大批挖盗者争相乱掘,邛窑遗址因此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据葛维汉所著《邛崃陶器》记载,1936年夏季,一些穷人和士兵为了获得能卖钱的陶片,差不多把整个窑址十方堂表面翻了个遍,除了完整的陶瓷,就连一些瓷器碎片也被称斤论两地出售。
由于出土器物众多,除了出售,很多当地人还将碎瓷片用来修筑院墙、猪圈、厕所等。直到现在,从什邡村搬迁后留下的老屋,还可见当年的遗迹。其中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土房,有一道1米多高、长约10米的土墙,均是由匣钵、邛陶碎片夯砌而成。
解放后,文物部门征集了一部分邛窑陶瓷器,并多次有规模地对部分邛窑遗址进行发掘,如1955年、1982年和1983年文物部门先后对青羊宫窑址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现该窑址已受到国家保护,成立了隋唐窑址文管所。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升温,一些收藏家也获得了大量邛窑陶瓷器的实物资料,为传世邛窑古陶瓷的研究、鉴定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2001年4月,由中国科大、省文物管理局、邛崃市政府联合发起的“中国邛窑古陶瓷科技考古研讨会”在邛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考察了什方堂、固驿瓦窑山等古陶瓷遗址以及邛崃市文管所和邛窑古陶瓷博物馆,他们万分震惊并高度评价。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说:“唐代邛窑在制作以铜、铁着色的多色彩瓷器方面有首创之功。”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高低温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窑’的代表作品,均较早烧制成功,其工艺传播于江南诸名窑,而又以湖南长沙‘铜官窑’受其影响最深,因之两窑产品颇为相似,成为姐妹艺术,堪与其周边各窑媲美。”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更是一语道破邛窑的珍贵:“沉睡上千年,一醒惊天下”!
在四川省博物院陶瓷馆邛窑系列馆,陈列着代表性的邛窑陶瓷——绿釉省油灯、青釉三彩钵、青釉绿斑双系壶、三彩鸭形杯、三彩提梁壶……彩绘图案深浅不一,浓淡相宜,着笔自如酣畅,纹饰抽象。展柜中还有不少邛窑小玩具,大都小巧精致,长宽高仅几厘米。除鸡鸭鹅羊鱼龟等动物造型外,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手捏人物小雕塑,或匍匐、或骑马、或摔跤……造型栩栩如生,无一雷同。这些邛窑陶瓷也见证了当时的文化和商贸情况。彩绘杯上的飞天纹饰,许多陶瓷佛像、僧侣、胡人等人物造型,可能正是邛窑文化与中原文化甚至域外文化商贸交往的历史见证。
重庆德凯雅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是一家一站式集权威藏品咨询、藏品交流、精品展销、收藏品网络广告宣传、文化包装为一体的专业文化平台,是一家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同时拥有1000平方米典雅堂皇、古香古色的艺术品豪华展厅。旗下拥有国际版权的《香港收藏年鉴》、《香港收藏专刊》、《洛带博物馆》、《鉴宝联播》和《微展全球》等艺术品国际文化平台。为全球的收藏家、古玩爱好者提供一流的咨询与服务,也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团体提供一个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的文化交流空间。 重庆德凯雅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1000万,主营产品或服务为各种陶瓷、翡翠玉器、明清家具、古玩珍玩。我们以诚信、实力和质量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坚持以客户为核心,“质量到位、服务一流”的经营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