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藏品鉴赏---哥窑三足炉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哥釉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 “ 金丝 ” “ 铁线 ”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 “ 紫口 ” ,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图片在下方)
艺术品名称:哥窑三足炉
艺术品款识:宋
艺术品规格:高:12.5cm
艺术品简介:
此炉是宁夏银川顾先生之物,观此炉,撇口,束颈,圆腹,底承三乳足。造型古朴典雅,形体庄重,敦实憨厚,圆浑秀美。通体施仿哥釉,胎骨较厚,釉色滋润如玉。釉面布满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形成“铁线”,古拙而不失俊美。此炉器型、胎釉均着意模仿传世哥窑,极富凝重古朴之感深得宋器之神韵,器形端庄,釉面浑厚滋润,釉色均匀,乃哥釉佳作。哥釉三足炉,品相完整、开片自然、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整器型制规整,庄重沉稳,古朴大方,制作精致,通体哥釉釉色均匀,且保存完整,十分罕见,堪称佳作,是代表宋代哥窑烧造水平的杰作,极具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代受到文人和藏家高度重视和喜爱,因其体现宋人的不事雕琢,追求清丽秀挺的文人审美,展现了古人尚玉的精神,也是五大名窑中比较神秘感的瓷器。哥窑“质美艺高”,曾深受乾隆皇帝所喜爱,曾咏诗:“芝为华彩玉为肌,火气全无古气批,恰似白描吴道子,观音妙相手中持”。
香炉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实用器在宋代以前主要是用青铜和陶制成,宋代以后,以瓷为材质的香炉逐渐取代了陶制和铜制香炉,成为香炉的主流。元代瓷炉在器形和釉色上基本保留了宋代瓷炉风格,但在数量和品种上有所增长,以中小型香炉为主。
宋元时期好古之风盛行,香炉大量模仿前代青铜器型,出现了鼎式炉、簋式炉、鬲式炉等直接取材于秦汉三国时期铜鼎,铜簋、铜鬲的器型。此件溧水博物馆收藏的哥窑三足炉就是由青铜鼎演变而来。炉身金丝铁线般的冰裂开片,和饱满圆润的造型,使得整个香炉虽然小巧但不失肃穆庄重,这也是宋元时期文房用器的一贯风格。香炉的进化史实际是香料和焚香方式的演变史,宋元时期刚好处在承上启下的时代,也就成为了香炉集大成的时代。
欢迎收藏爱好者致电咨询前来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