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康熙瓷器之仕女纹图案 特 鉴

  • 发布时间:2019-06-24 16:18:39
    报价:面议
    地址:江苏,苏州,中华园西路99号新江商务大厦
    公司: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手机:18621868113
    微信:L_H_J_GW
    电话:0512-57781770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明末清初版画的盛行对康熙五彩仕女瓷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伴的世俗文化在明末清初达到顶峰,加上成熟的印刷业,各类小说、戏曲等书籍极普及。为了增加书籍的趣味性,以及有助于书籍内容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当时的版画和插图几乎涵盖了所有书籍内容。不少名画家也参与雕版绘画的创作,如唐寅为《西厢记》作插图,陈洪绶为《离骚》《水浒传》插图,可以想象,原本已经很盛行的版画书籍加上名画家的加持之后,备受欢迎的程度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中,爱情故事向来比例很重,这些故事主人公往往以士人为中心,与佳人展开浪漫叙说,因此版画插图中,表现女性仕女生活的比例相对的也很大。而这些版画和插图,拓展了康熙瓷器上绘画的题材,为景德镇画工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来源。

    当异彩纷呈的版画被引入瓷器绘画后,景德镇画匠偏于一隅的视野被完全打开,临摹故事插图到瓷器上更加用心。他们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葫芦画瓢,而是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为画片增加细节,渲染上各种颜色,使故事人物和画面更加形象。当把表现情节的插图画上瓷器后,原先在书中需要翻页才能“偶遇”的故事场景,变成了经常性的举目可见的立体瓷面的展示,那么原先的人物也从仅可平面欣赏中的书中走出,独立的来到了生活空间中。

    当那些细腻的描写香闺动静的版画被用于康熙五彩瓷器之中,纸墨的黑白被颜色填补,配上了淡雅柔和的五彩色调,才子佳人故事更加动人。

    这件清康熙五彩《鸳鸯绦》故事图棒槌瓶,瓶身通景绘五彩仕女胡舞图,画面正中身着红衣碧带之仕女于云纹方毯上翩翩起舞,似舞腾跃于云气之中,正对着画屏前的紫衣贵妇则乐在其中,执手称绝;画屏一侧设有圆脚方桌,上呈文房酒盅,另有8位仕女各执乐器伴奏四周,姿态各异,刻画入微。颈部又绘五彩山水高士,闲云野逸,刚柔并举,文气十足,充分反映了明末清初士人之情节与品味。

    此故事典出晚明阳羡海林道人著传奇《鸳鸯绦》中的一个场景,胡平接圣旨出任兵马元帅前往塞北征伐,胡府义女张淑儿为胡氏夫妇舞蹈送行,譬如今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年间刻本《鸳鸯绦》,刻中版画二十二副,张淑儿画堂起舞即为其之一,构图相近可兹参证。此故事流传甚广,虽不过是秀才落难,美人相救,私订终身,一举成名,姻缘相合的老套,但叙情紧凑,扣人心弦,杨、张二人坚贞不二、用情致深,观者无不动容赞叹。张淑儿于方毯上旋舞,是这组《鸳鸯绦》画意作品的最显著特征,然毯上旋舞的形式源于西域传来之胡旋舞,中原本无,张淑儿在此作胡舞当是庆送男主人应征边疆之佐证。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今宵剩把银釭照,相逢犹恐是梦中。”这首淡淡的鹧鸪天,正好配上这出《鸳鸯绦》中彩袖翩跹的张淑儿。康熙绘笔被誉为独步本朝,其精彩之处不只是在著名的刀马人之间,在这幅声色并茂的家宴图里,充分体现了康熙五彩刚柔并重的艺术魅力。细致入微,层次分明的衣袍,敷染精致准确,需细心体会观察。艺术的讲究,在于无微不至的细节当中。

    康熙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生产真正做到了“官搭民烧”,这为瓷器画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创作环境。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将御器委托好的民窑烧造,同时烧造经费、原料成本却都按项提供。彼时的陶工是按工计价,可以凭借自身的特权,以优惠的待遇争取技术更好的匠人,这样一来,御窑与民窑彼此合作与竞争,同时又共享技术和原料,对彼此的设计式样来源也产生了互惠效应。总体来说,在当时御窑的生产中,一定程度上吸收民间艺术自由活泼的风气,瓷器上也开始大量出现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画面;另一方面,官搭民烧使官窑技术配方几乎完全公开,优质的制瓷原料、精湛的制瓷工艺都毫无障碍的进入民窑,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传统认为,中国绘画通常以“山水为上,人物小者次之,花鸟竹石又次之,走兽虫鱼又其下也。”但对于瓷器绘画,人物题材却是最难表现的,因而又有“瓷品之画,以绘人为上,绘兽次之,花卉山水又次之。” 

    在瓷器上装饰绘画,首要的难题是线条。

    为了追求细劲有力的笔墨线条效果,景德镇陶工费尽心机:明初时候利用矾红细线勾勒龙纹,成化斗彩用釉下青花勾勒线条,再用釉上彩填补颜色……

    丰富的色彩也很重要。早在成化时就出现了黄、绿、红、紫等诸多釉上色。黑色釉上彩较晚,是直至嘉靖隆庆之后才出现的,技术却不成熟,烧成后极易脱落。康熙时期的釉上彩经过技术改良,把调和珠明料的胶水换成了乳香油之后,釉上黑彩线条完全能达到绘画中的黑白分明,如纸上勾勒一样的效果。至此,因釉上蓝彩和釉上黑彩的加入,康熙瓷器的笔墨线条表现技艺才臻于完备。

    纯洁无瑕的洁白釉面上,黑色釉上彩的线条勾勒加强了人物的刻画。在康熙五彩仕女图装饰的瓷器上,常见黑彩勾勒眉目,使面目清晰,而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赭,更加妩媚,颇为妖娆。人物衣纹的线条有了黑彩的勾勒,衣褶更加清晰流畅,飘逸婉转的线条突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曲线感十足,亭亭玉立,同时也展现了女性的高贵气质。

    除了用来勾勒人物,景德镇窑工还擅长运用坚韧均匀的线条来表述故事画面,屋舍栏杆的线条刚挺笔直,人物衣衫流畅圆转,山石树干的轮廓,又有锐利的方折线角,线条随着物体或短或长,或粗或细,顿挫变化也很明显。大量密集的短线则用于表现山石、树木的明暗层次,古树的蜿蜒曲折、参差不齐的树干。

    釉上蓝彩的加入使仕女人物的填色更加多样丰富。这种带翠的湛蓝色,与传统的古朴色泽不同,更加透亮雅致,相对的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张力,在图案设计中稍加应用,整幅画面即刻显得俏皮可爱。

    在仕女图中,往往以蓝彩对衣着裙袂着色,使人物更加年轻绚丽烂漫。树木中点的聚集,花草茎脉和枝条的填充,山石纹理的平涂等等细节之中,均可看到釉上蓝彩的表现。釉上蓝彩的烧成温度远低于釉下彩,减少了高温窑火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控制色料的色彩表现,从而使画工对画面有了更多的掌控。釉上蓝彩的加入使得康熙五彩色系增加,其成色变化比起釉下青花的色彩要丰富得多,并且画面的色调也因釉上蓝彩而显得更为和谐。大英博物馆藏一对题材手法一致的五彩仕女图盘,描绘的就是小园洞石中悠然自得的单身仕女。

    表达仕女生活主题的康熙五彩瓷器,尤其动人的是传达的情感、趣味和自由的氛围。她们的引人注目,不是在于她们的衣裳和首饰,却是每个个体自由自在的个性和风采。不论单个仕女为主的瓷器,还是多个仕女,都不作写实性的描摹,而是抓住其主要特征,大胆的提炼概括,舍弃烦琐部分,简洁、明确,概括,夸张。由于色料的平涂,使得五彩人物装饰效果更具对比性,情绪张力也更饱满,比起版画或者书画里,瓷器上的仕女更具有生命力。如同样是表现仕女的深闺幽怨和柔弱之美,故宫博物院藏焦秉贞作的《历代贤后图册》,其线条工整,设色精美,画中女子也是一律削肩,弱不禁风。但一与瓷器上的同样题材的仕女对比,却稍显逊色、、、、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