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束过滤技术现状纤维滤料因其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可调的孔隙率 分布,且符合滤料的基本要求,在过滤机理方面即比粒状滤料具有显著的优越 性,极适于在深层过滤中应用。纤维的自然状态可以是束状、网状、编织垫状、 无定形的随意堆放等,排列方式可以是水平排列,竖直排列或其他排列方式。纤维材料应用于水的过滤领域,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长期以来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灵活可靠的滤层调节手段和高效的清洗技术,以满足纤维滤 层在过滤和清洗两种状态下的恰好相反的疏密程度的要求。纤维滤层过于密实 则床层内部不易洗净,过于松散又达不到过滤效果,故滤层状态必须可以随不同操作的特定要求而进行调节。 目前,己出现的各种纤维束过滤装置的纤维过滤层状态调节方法与机理,可以归纳为两种。
第一种是以弹性胶囊作为调节纤维压实程度的功能件, 其特征为以胶囊的柔性压力面从径向压实悬挂的纤维束来调节其孔隙度,使纤 维束排列紧密或疏松,形成的床层孔隙率沿水流方向由大渐小,利于增大截污容量,降低实际阻力,完成过滤过程和清洗过程。第种是以活动孔板作为调 节纤维压实程度的功能件,其特征为以活动孔板或借助流体介质的流动推力及 流动阻力从纵轴向压实纤维,使纤维弯曲堆积以构成实用的纤维滤层,反向移 动则使纤维束松散.完成过滤过程和清洗过程。本文基于过滤与吸附的原理,通过静态和动态模拟试验,系统研究r高效 可行的含油水处理工艺及运行方案。纤维过滤除油工艺采用成熟的纤维束过滤 技术,由滤前处理、粗滤、精滤、后续处理环节等构成。除油技术方案为: 含油水一粗油分离器一强化破乳一纤维过滤吸附一出水 根据含油水中污染油的成分、性质及浓度的不同,可取不同环节组合而成。
为提高纤维束滤料的处理能力,延长运行周期和使用寿命,对丙纶表面进行浸渍预膜处理,提高了除油和清洗效率;为配合除油工艺的有效实施,根据含油水 (尤其是含乳化油)的特性,筛选了经济的高效混凝破乳除油剂;根据界面化 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它助剂,筛选高效清洗除油配方, 解决纤维滤油后清洗不净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活中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以及船舶排放、海上原油泄漏事故的多发,水中油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环境安全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油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根据油滴的粒径可以分为三类:油滴粒径大于150微米,称为浮油,这也是油进入水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油滴粒径在20—150微米之间,称为分散油;油滴粒径小于20微米,称为乳化油。不管是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滴,还是无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油滴,极小的乳化油以油包水或水包油的形式,悬浮于水中,非常稳定。
油水分离传统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这些方法通常是根据油水分离处理的实际情况,单独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传统方法由于存在分离效率低、占地面积大、分离成本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很难满足油水分离的实际要求。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工业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很普遍,而我国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污水处理站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也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其他有工程实例或成熟经验的处理技术。
为快速有效去除油污水中的有害污染物,该团队通过表面接枝分子刷和层层组装技术,获得一种新型多级复合材料,实现高效分离油水乳液和净化水质。利用抽滤的方法,使得高密度负载金纳米颗粒的聚苯乙烯复合微球(PSAuNPs)紧密堆积,组装形成复合微球催化薄膜,进而将亲水性碳纳米管薄膜沉积在微球薄膜表面,从而获得一种水下超疏油、具有催化功能的多级复合薄膜。只有通过这些步骤和工序,才能让每一滴污水都能够“洗净污垢”,上演由“由黑变白”的奇妙变化。但是,污水“由黑变白”并不是它的结束,相反这只是它“由白变美”的开始。而要想成为高品质工业用水,则至少还要经过滤布滤池、微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三个环节的“考验”。其中,反渗透系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污水处理工程中,不管是大型污水处理厂还是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都会用到的第一个设备就是格栅。格栅一般都是安装在污水处理工程的最前端,作用就是拦截大块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保证后续二级生化处理能够正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