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隋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趁机起兵,攻克隋都大兴,自封唐王,立隋炀帝孙杨侑为帝。不久废杨侑并自立为帝,改大兴为长安,建立唐朝,隋亡。唐朝初建,为统一全国,简化军饷筹集步骤,故唐朝建国伊始仍然沿用五铢钱。
在唐朝始铸开元通宝之前,始于汉代的五铢钱在全国已流通700余年之久。期间历经王朝盛衰,大小轻重已无统一标准。即使是版式最简单的隋五铢也有大小多种规格。再加上前代的北周,北齐和南朝钱币的流通,通货之状极其混乱,又由于隋末战乱,货币大幅贬值,百姓生活非常困苦。所以当唐朝局势稳定后,为适应其统治需要,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颁诏废五铢钱,由唐高祖李渊亲自主导,给事中欧阳询监制,改铸统一的“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开元通宝”一枚,该枚钱币直径2.4厘米,钱币内方外圆,钱币正面铸“开元通宝”四字直读,光背。钱币包浆入骨,锈色古旧,币型规整,钱廓清晰。由于铸造严格规范,通货控制得当,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此外,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值得收藏。
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开元通宝目前投资市场火热,行情大涨,有巨大的投资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