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洗髓功时, 调息的意义在于通过调控呼吸来孕育内气 (内气不是单指某一种或几种气, 而是包括了人体内的各种气) 的产生、引导内气的运行, 是习练洗髓功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 呼吸与内气直接相关。一吸脉行三寸, 一呼脉行三寸, 呼吸推动了体内气的运行, 进而推动了血脉的运行,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含有内气往来之意。
呼吸时, 人体与大自然进行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毛孔也随着自然的气息开合, 便达到了天人合一。现代研究也已证明, 调息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 从而调整相应的内脏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习练洗髓功吐纳最常见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时腹部起伏。依起伏方式的不同, 又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
顺腹式呼吸, 是吸气时腹部隆起, 呼气时腹部缩回, 更符合正常的生理机制, 所以以“顺”命名, 也是一般练习气功时的调息方式。吸气时, 膈膜下降, 把腹内脏器向下推, 腹部即向前膨出;呼气时, 膈膜上升, 恢复原来位置, 腹内脏器上升, 腹部即缩回。它不仅可以加大肺的换气量, 而且对腹腔内脏起到按摩作用, 通过上下往复运动, 可加强斡旋中气。
逆腹式呼吸, 是吸气时腹部回缩, 呼气时腹部膨出。吸气时, 膈膜下降, 同时腹部收缩, 增加了腹压。逆腹式呼吸的好处是能使上、下之气往中间聚, 使丹田气更集中、更加强。
温馨提示:初练洗髓功时, 应多练顺腹式呼吸, 有一定基础后再练逆腹式呼吸。无论是“顺”是“逆”, 腹部的状态都是依靠气息吐纳自然形成的, 操作中切忌人为、刻意地隆起或收缩腹部, 重点应放在调节呼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