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陆地冰壶,冰壶赛道各场地线介绍:
冰道的一段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为本垒。冰道的另一端画有一个圆圈,叫做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外面两圆之间涂成红色。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踏器。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即“前掷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为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冰壶,为圆壶状,用料为苏格兰艾尔萨岩(Ailsa Craig)岛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经钻石研磨制成,极为坚硬。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西海岸外的艾尔萨岩岛上的一个花岗岩采石场。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水平的冰壶技术。因为冰壶石都很重(16个冰壶石为这一组,每个冰壶石重达42磅,19.1千克,还不包含包装),所以运输费用相当昂贵。
另外因为需要使用钻石才能将他们磨成最终的形状,所以制造费用也十分昂贵。此外,由于数百年的长期开采,可供制作冰壶的花岗岩越来越少,使得冰壶价格愈发昂贵。比较好的冰壶一套售价在13万左右,而一般的冰壶一套也需要6万元左右。
冰壶,陆地冰壶,冰壶赛道发源地:
冰壶运动的发源地一直是颇受争议的,至今仍无法确定其真正的起源地。欧洲大陆和苏格兰作为不同的起源地均有诸多证据予以支持。但目前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苏格兰一说。
冰壶运动使用的材质为花岗岩石,人们在苏格兰发现了许多早期冰壶使用的石油,包括在苏格兰邓布兰池塘底部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斯特灵石制冰壶。当时的这种冰壶重26磅,为了方便手持而被做成了方形,壶体上刻写时间为1511年。相比之下,所谓在欧洲大陆低地国家流行的“冰壶”则是木制的,并不是由斯特灵的石材所制成的,而且当时这种“冰壶”运动也没有擦冰动作在内。
因此,目前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16世纪欧洲大陆低地国家进行的冰上运动是一种与现在的冰壶运动有些相似的运动,可能是现代在冰壶运动的雏形,但严格来讲并不能称之为冰壶。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种运动传播到苏格兰后,当时的苏格兰人利用了当地的石材,并改进了运动的形式,从而发展成了现在的冰壶。
冰壶运动起源于14世纪中叶的苏格兰,由当时在贵族种盛行的一种类似于滚壶的冰上掷铁饼项目演变而来。冰壶运动集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而且竞赛的分为友好、和善,被誉为冰上绅士运动。
冰壶历史学家约翰.克尔研究发现,早期冰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大约在年,这时的冰壶没有柄,只在顶端凿了3个洞以供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质量为5-25磅。第二阶段在年,冰壶形状由长条状变为圆形,并且出现了握柄,同时质量也有**阶段的5-25磅增加到20-115磅。第三阶段始于1784年,冰壶上部被凿空,并且安装了便于操控的手柄,重量也规定为19-20磅。
冰壶,陆地冰壶,陆地冰壶赛道中小学学校定制规格特别多,主要是根据场地大小的定制版,目前7.2*1.2MM,13*2M,15*2M,12*2M等规格都可以接受预定,完全不受室内、室外、空间大小的限制,而且意外的是可以随时拆卸、组装根据活动的需求,真正做到拆装10分钟,可随时玩耍N小时。
冰壶,陆地冰壶,陆地冰壶赛道中小学学校引进优势在于:
1.可作为二课,体育课使用,缓解孩子课业压力,提升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水平;
2.安全系数高,没有任何安全隐患,1年级的小朋友都可以自行玩耍;
3.占地空间小,可以随心移动,只要地面平整,随意铺装拆卸;
4.性价比高,投资小,但回报率高,使用年限高达10年,可几个班同学一起共用一条赛道;
5.后期0维护成本,只需要简单清扫即可。
冰壶,陆地冰壶,陆地冰壶赛道一年销售几百条,陆地冰壶球每年销售几千个,全部产品均采用全新料加工订做,质量有保证,一手货源,价格实惠更放心。如有任何问题,可随时联系小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