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连环画回收,收购武侠小说,老线装书回收,明万历间,焦竑在皇子讲官时,为劝导皇长子朱常洛承续封建道统而采录编选进呈《养正图解》。首为焦氏自序,自序中称,高选出耆老魁垒之士,从太子诸王以游,命诸臣在讲经书的闲暇,开陈明君良相、孝子忠臣的故事,及时政沿革、民间疾苦之类,又命绘农业艰难和古孝行图以进,以做到本末具举。
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好的东西只能越来越少。当然这一点对于其他文物艺术品,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古籍,因为其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价值,在众多文物中可谓翘首。因为其*起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一个朝代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表现在书本上。比如唐代的印刷品主要是一些宗教性的东西,比如佛经,以及日常生活需要量比较大的东西,象历书,就是黄历等。
这和唐代国主的宗教信仰不无关系。如果能深刻的了解古籍的话,对我们认识历史有着较好的帮助。
其次,想必其它杂项,古籍收藏相对入门简单,短期回收快.毕竟是盛世收藏嘛。关键是在目前的古籍市场上,刻本的赝品并不多,因为伪造的成本太高,不可能获利。
再者,民间资源丰富。我曾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上看到不少好的明,清线本。而普通收藏群体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所问者寥寥无几。比如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在过去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从存世量和市场表现来看,都非常强劲,一般只需千元就可以买到一部比较好的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焦竑于是为让事徵实而易知,遵皇上的旨意,采古言行可资劝戒者,今古以通之,图绘以像之,作成《养正图解》。
《养正图解》正文有解说六十则,每则各附单面方式图一幅,以图解形式通过历史典故、古人事迹,宣讲封建伦理道德及论行为规范。在解说中,作者借题发挥,竭力阐述儒家纲常概念及仁、义、礼、智、信的五德思想,宣扬修、齐、治、平的为君之道,劝勉皇子从细微之处作起,修身养性,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上海红星书店。
陶湘藏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富于收藏闵刻套印本。套印本起源于宋元时代,现存最早的套印本实物,是元代的《金刚经》,为朱、墨双色套印。而套印技术最为鼎盛的时代则是明代中叶以后。其中以吴兴闵氏、凌氏所刻套印本。闵凌二氏所刻书,从最普通的朱墨双色,以至于三色、四色、五色。套印本最初的同的是将前贤名家批评圈点的书,用朱、蓝、紫、黄等色加以区别,做到段落分明,标识明显,易于理解。
关于闵刻套印本的始末及功用,傅增湘先生任《闵版书目序》一文中,曾有详细的论述,兹录之如下:
明季吴兴闵齐汲创朱圣及五色套版,凌蒙初汇集诸名家诗文评批点而印行之。宋体方正,朱圣套印,或兼用黛、紫、黄各色,白纸精印,行疏畅广,光采灿烂。书面签题,率用细绢,朱书标名.颇为悦目。其书则群经诸子、史钞文钞、总集文集.下逮词曲,旁及兵占杂艺。其格式则栏上录批评,行间加圈点标掷,务令词义显豁,段落分明,皆采撷宋元诸名家之说而草之一编。欲使学者得此,可以识途径,所以为初学者计,用心周至,非徒为美观而已。数百年流布人间,称为“闭版”。
近世侈谈版刻,闵氏之书,为大雅所不屑顾。谛观之,其标点脉络分明,使后学披览,有引人入胜之妙。其版刻精丽,足娱老眼。而唐贤诸集,尤多源出善本,固贤于麻沙坊估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