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晚上12点的朋友圈总有几条这样的动态
直白的、含蓄的,各种层次的晒加班,无外乎三种情况,晒给老板看,晒给自己看,当然也不排除只是想发发圈。但事实上,大部分只是无意识的 “假装努力”,只是欺骗了别人,感动了自己。但是,结果不会骗人,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不断提升,效率和业绩却没有提高。
为什么“假装努力”?
焦虑,这个时代的通病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让人们看到诸多一夜暴富,一招鲜吃遍天的故事。追求“快”成了潮流,不管你的感受,不管现实规律,就是要求你要快,抢进度。
这种焦虑,导致工作不多的时候慌张,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甚至只有加班到凌晨,才能更安心的进入那仅剩的四、五个小时的睡眠状态。
这种焦虑,导致总是试图提供更多附加服务给客户。
以我们所在的策划行业为例,在甲方爸爸的“超快节奏”下,短时间内提交N稿低质量方案、烂大街的画面;提案时不多设计几套方案,甲乙双方都感觉是不对的。
所以,伪装的勤奋,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看的结果,而是为了缓释内心的焦虑,把勤奋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勤奋当做习惯,而不是方法。
“假装努力“的后果
1、假装努力比懒惰更可怕
假装努力会阻碍进步,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书中提出概念“道德许可效应”,与“假装很努力”背后的懒惰是一样的逻辑,例如,有种想法是我都连续工作两小时了,适当休息一下吧,看个淘宝、刷个抖音吧。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所以实际的行动,往往与“努力”背道而驰。
而且,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的人,思维上会产生懒惰,失败的时候会自然屏蔽反思自己的行为,只会导致无尽的借口与抱怨,更会让人丧失斗志。
2、协同发展,团队作战时代,累兵累己
焦虑是一种会传染的病,团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焦虑、盲目勤快努力的行为,尤其是领导与核心环节,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节奏从而战斗力下降,最终只能累兵累己。
相信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场景:办公室内热火朝天,嘻嘻碎碎各种讨论、批评、客服的声音,分撒到各处忙碌凌乱的身影,似乎没有任何一处保持一分钟不动的场景。但业绩成果不见得有多么优秀。
3、用战术上勤奋的伪装,掩盖战略上懒惰的本质
以我们设计工作为例,大到提案,小到一张单图,往往不分主次一次性提供四五套的方案,何尝不是在战略上没有认真努力的挖掘把握项目的定位,便由数量做为加分项,来让自己安心。
如果在战略上没想清楚该怎么办或看不清路的时候,指挥者都会选择钻进很多细节和执行事务中去,以在执行层面的发挥来掩盖其在战略和定位上的无能。
如何叫停“假装努力”
1、保持一颗平常心
正如余世存所讲:“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就好比老鹰不怕树上掉下来,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有病乱投医,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
2、做好工作计划,将时间把握在自己手里
和时间做朋友,每一步都会有节奏
正确理解项目的总体战略目标;
时间节点按照SMART原则制定的具体、可衡量、可接受,有相关性,明确;
反复检查验证计划与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做错;
预测问题和困难,做好预案;
将学习提升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列入计划;
落实计划需要配合的资源;
确定计划完成的每个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
3、定位定心,无需攀比他人
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就是说明确目的,理清战略,并站稳立场,切记总是看别人如何如何,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小 结
为什么每天忙到24点,还感觉忙不完,很多事情要学会透过表面去看到背后的逻辑。人生是一场长跑,要学会随时调整战略,别再用自己盲目的努力麻醉自己,结果总会不留情的揭穿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