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分析: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颜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长稀疏。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又导致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从定植后到早春植株生长期间,在外观上显不出有异常现象,但在久雨初晴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慢性型:定植后至初冬均可发生,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根系先从幼根先端或中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而腐烂,后中柱变红褐腐朽,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检视根部可见根系变褐腐朽,易拔起,剖开主根,中心柱变为赤褐色。 这是正在向外侵染的草莓根部。 这是侵染后期草莓根部。 草莓根系呼吸不畅,腐烂,根失去活力。 与炭疽病对比分析: 相同之处:炭疽病与红中柱根腐病都是久雨初晴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不同之处: 慢性根腐病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而炭疽病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 而且根腐病的根部是从内向外腐烂,根部溃烂,易拔起,炭疽病从外向内侵染,根系正常,难拔起。
二、发生特点
1. 土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低温高湿)地温6-10℃是发病适温,所以本病为低温型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大水温灌地块发病重(此处应注意,有时田内经常根腐炭疽混发,温度低一些时,根腐病占主导(低温高湿),温度高时,炭疽病占主导(高温高湿))。
2. 是冷凉和土壤潮湿地区草莓的主要病害,水旱轮作田和老产区发病偏重。
3.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正茬地发病较轻,或不发病;重茬地发病严重,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果实产量随之下降。
三、田间操作防治方法 根腐病可以称为草莓的绝症,一旦染病,只能控制不传染,基本无法治疗,所以种植时应以预防为主。
1、实行轮作倒茬,一定要选无病地育苗,草莓田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2. 定植时一定要选用不带病的苗子,而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因为土传病害具有潜伏期长,侵染广,蔓延快的特点,所以带病苗子可能到后期才会发病,但有病菌就一定会发病,所以要从根源杜绝。
2、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尽可能覆盖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发病。
3、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
4、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外销毁。
5、进行土壤消毒,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干净后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20-30天,利用太阳能使地湿升到50℃左右,杀灭病菌。
四、防治方案
黄金灌根套餐:单位 /亩
雷摩(4瓶)+微生物菌剂(4瓶)+速展康(2瓶)
用法:淋根、滴灌、随水冲施
果树按照棵树计算用量
山东潍坊久泽农生态农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引领有机种植新模式 打造绿色健康新时代 让作物长出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