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它的没落使得众多清代的物件被赋予了很强的历史纪念意义。
银币,是各个朝代都有使用的钱币种类。而在清代,银币的铸造与普及程度有着跨越式的发展。在清政府颁发的《整顿圜法章程》中规定,银币转由造币总厂进行铸造。而且在刚开始铸币时期,有人主张用黄金代替白银做铸币材料,而后因为黄金储量不足而作罢。
在清政府的币制改革条例颁布以后,在当年就铸造了外形规格统一的“大清银币”,面值共有四种,分别为一元、五角、二角五分和一角面额的。不过在宣统二年的时候,只有五角币流通于市。之后再到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大清政府命令户部天津造币总厂开始正式制造“大清银币”。从此以后这些生产出来的银币就被人们称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