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为开新朝之元,与开元年号无关。初期径厘米,重克,贞观年间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后钱文四字稍欠匀称。德宗以后铸制粗陋,终唐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另有金、银、铁、铅线,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经历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是版图大,也是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当时第一种,发行量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开元通宝。
初唐开元
开元:泛指开端,开头,开始的新阶段。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也有开国奠基、开创新纪元之意。通宝:通行宝货之意。“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盛唐开元
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但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处于盛世,开元通宝的铜料增加了一到二成,这时的开元通宝质量约为4.5克至5克,因而厚重的开元通宝大多是开元年间铸造。开元通宝基本是小平钱,但唐代也铸有少量“开元通宝”折十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折十,古钱币专用名词,指古代钱币面额的一种制式,意为折合十个钱币最小计量单位。一枚折十钱币的价值相当于十枚小平钱(十文)的价值。折十的大小一般有4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