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厌学青少年心理咨询——快去河南领先心理权威咨询机构

  • 发布时间:2019-10-27 15:24:44
    报价:面议
    地址:河南,郑州,金水区曼哈顿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曼哈顿5号楼2单元
    公司: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手机:18530067903
    微信:lxzx86667057
    电话:0371-86667059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都知道批评孩子不好,那么奖励呢?

    河南领先厌学青少年心理咨询权威机构:暑假结束到开学两个多月以来,接到了大量来自家长的求助电话和留言:已经开学近2个月了,孩子的学习节奏跟不上,希望孩子在这学期里可以不荒废时间,父母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孩子对学习更有动力,于是制定了各种奖惩方案。长时间尝试下来,最开始时孩子成绩还可以,但渐渐地,孩子就松懈了。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一种过程型激励理论,被称为强化理论。在我们的某种行为被人肯定、或是可以为我们带来利益时,我们就会受到鼓励继续去做这件事情,当受到伤害,就会停止做这件事。奖励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就频繁出现,这就叫做强化,奖励则是强化物。

    当我们想选择一件事或物去奖励孩子时, 实际上是在选择强化物,如果运用错了的话,那就会成为了一种“贿赂”。

    正确的强化物,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是变化的,最初以孩子的目标出现,到了最后以辅助工具渐渐退出。如果看见孩子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时,就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强化物用错了:

    在做一件事时,孩子只关注最后的强化物,为了获得奖励去行动。

    孩子停留在强化物上,没有它,就不肯继续往前。

    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口头的鼓励,或实质的奖励来激励孩子。

    比如:

    “你太棒了,你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只要你考了100分,我就带你海边玩。”

    ......

    的确,有一部分的孩子会因为这两种激励方式,而达到父母的期待。但也有一些孩子,面对这些“糖衣炮弹”,不仅毫无改变,甚至原有的积极性都会因此减弱。

    奖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那该如何使用,才让它发挥正向作用呢?

    1、把奖励换成“庆祝”

    一般来说物质奖励和口头、书面的评判式表扬都是单独给孩子的,而转换成庆祝之后,它就不再是一种交换,而是额外的快乐,家人一起参与的快乐仪式。那么孩子的接受逻辑就会变成:努力就有收获,爸爸妈妈还会跟我一起额外庆祝。因此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也有利于亲子关系。

    2、用具体的细节赞赏,努力好过聪明

    不同的赞扬话语,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奖励孩子的时候,夸奖的话要从努力的角度,更具体的事实角度来切入,来丰满。

    例如:“你今天会用三个成语了,真的非常棒!”比起“你真聪明!成语很不错!”更加让孩子有踏实感,和认同感。

    不要怕啰嗦,夸得落于实地,更加能帮助孩子进步,让他看到前进空间和进步幅度。

    3、多用真心,好过手段

    很多时候,家长的奖励对孩子而言,会有很明显的手段和套路感。孩子作业写得好,为了鼓励他,可劲儿夸奖,有时候会过于刻意;而孩子一旦哪里的做得不好,又严肃批评。

    给孩子一种感觉,父母的情绪是完全可以转换无障碍的,所有的情绪都是为了达到目的,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你唱红我唱白等等手段屡见不鲜。

    刻意的赏罚分明,有时候会降低孩子们的心灵满足。这对习惯了的孩子来说,效力完全是大减的。

    其实,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净。在物质上,是大人一步步的提高了孩子的胃口。实际上,人对物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只有让孩子体会到满满的爱,关注,认可,欣赏,让他们对自己满意,才是给他们的奖励。

    如果您在亲子关系,早恋,厌学,叛逆,网瘾,青少年心理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厌学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