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英德市艾灸培训加盟

  • 发布时间:2019-11-02 10:41:39
    报价:面议
    地址:河南,郑州,郑州市百花路19号
    公司:郑州艾满堂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手机:13071071117
    微信:woshibuxiu
    电话:0371-56783137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艾灸大椎穴合谷穴治疗感冒吗

      正值冬天,近的气温又下降了,随着冷空气来袭,一些体质不好,身体虚弱的幼儿和老人都很容易感冒。一些感冒的人还会引起并发症,所以即使是小小的感冒,也需要我们注意。从很多有关中医的书籍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些问题,治风寒感冒一是要恢复卫气的卫外功能,二是要驱散寒气,艾灸就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艾灸有着天然的温阳实卫、祛风散寒、辟秽解毒的功效,它操作简便、见效快,又避免了药物治疗感冒引起的瞌睡、精神委靡等副作用,风寒感冒患者不妨一试。

    一些感冒的人还会引起并发症

      大椎穴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低头时后脖子正中有骨头突起的地方即是。大椎穴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有生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灸之可以增强卫气功能、疏风散寒、解表退热。将艾条(中药店有售,价格便宜)点燃后,悬于穴位之上熏烤,艾火距离皮肤应适宜,既要有温热舒服的感觉,又不可伤到皮肤。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合谷穴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可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疔疮、经闭、隐疹等许多病症,感冒时艾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应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灸的方法同上,每次灸5分钟即石丁。

    可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疔疮

      关于艾灸养生的事情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2. 在我们进行艾灸之前好先喝一杯温水,补充水分,温度可以稍微高点,而在艾灸之后也是需要补充水分的,同样也是热水哦。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受凉感冒,要保证室内温度适宜,能够通风散发艾灸时的烟雾!

     3.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4.如果你想怀孕,好灸后24-48小时候你在同房,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适宜。

      5.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太肌.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质量,艾绒的好坏取决治疗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极好的艾绒,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新姜和鲜蒜,保持新鲜。

      7.施灸的程序:《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8.在施灸的时间方面没有太多规定,但是也不要施灸太长时间,有些人为了能有个好的效果,一直在艾灸,这样做也是不对的,我们施灸时间应该循序渐进,施灸的穴位也是要逐步增加,如果一下子施灸太多穴位,身体会接受不了的。

    如果一下子施灸太多穴位,身体会接受不了的

      9.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如果是热水,可以马上洗澡,但是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

      10.施灸的反应,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11.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盲目施救。

      12.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见效,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这要看是什么疾病­病长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个症状,同一种表现。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