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部分地区,高校复试分数的划定除了依据国家线、招生人数、过线人数这些标准以外,还要参考差额复试这一重要标准。但是很多考生对于差额复试却并不了解。
等额复试
在2003年以前,考研都是实行等额复试。就是招生人数与参加复试人数相等,
例如:某个专业招生人数20个,有复试资格的也是20个人。这就意味着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无论复试成绩是高还是低,*终都能被录取。
但这种复试方式太过于形式主义,复试本质上没有太大的作用,考生的命运早已由初试成绩决定。
如果考生的应试能力很强,但实践能力很差,就会导致入学之初弊病凸显。这不仅是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也是在浪费稀缺的教育资源。
而且等额复试的方式仅适用于考生很少的情况下,一旦考生多于预录取人数,那么伴随着出现的,就是让人扼腕的人才流失与资源不对等。
随着考研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对考生整体素质重视程度的提高,从2003年起,很多高校在录取研究生过程中都纷纷打破了以笔试论成败的惯例,将等额复试改为了差额复试。
差额复试
差额复试就是指参加复试的人数大于招生人数。
例如:某院校该专业招生人数为20个,有复试资格的为30个人,相差10个人。这就意味着30个人当中有10个人*终会被淘汰,差额率为1:1.5。有热门专业差额率可能达到1:2,甚至更高。
至于哪些人*终出局,取决于复试成绩排名,与初试成绩排名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就意味着部分考生即便通过了初试,也面临着在复试中被刷下来的危险。这对于考研初试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是一个绝好的反败为胜的机会。
当然,考研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也很强,复试成绩会好上加好。
差额复试使得考研复试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和体现,更有利于选拔真正适合读研,有实践能力的考生。
同时,也促使考生在认真复习教材提高应试能力的同时,更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