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技术不断在发展,会有更加完善的产品出现,现在很多结构中都开始加入隔震结构,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减震隔震的效果,对于我们熟悉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以及高阻尼橡胶支座,这种支座虽然也能起到很好的隔震效果,但是横向刚度是比较弱的,因此对于动力性能方面的要求以及橡胶的质量等等,造成支座不能起到很好的耐久性,摩擦摆隔震支座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具体的内容看看下文
摩擦摆支座隔震支座原理:通过摆动,延长下部结构自振周期,实现隔震功能。周期一般为桥梁固有周期的2倍以上,不能太大,否则难以复位,其范围为2s~6s;太小则梁体升高偏大,因此设计时需针对不同吨位选择合理周期,满足抬高及复位要求。经过公式推导,摩擦摆支座复位应满足地震位移大于支座摩擦系数与隔震曲率之积。
减震原理:通过滑动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实现减震功能。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性能特点介绍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设计合理巧妙,程度地降低了地震对桥梁结构造成的损失,可以通过调整摩擦减震底座的曲率半径达到调整支座隔震周期、水平刚度和阻尼比的目的。这也是是由“抗震”到“控震”的防震减、减震灾观念的一次重大的转变。在桥梁正常运行时,JZPZ摩擦摆减隔震盆式支座与普通型盆式支座功能完全一样。地震来临时,当桥梁所承受的水平力大于剪力螺栓剪断力时,剪力螺栓剪断,限位装置打开,支座通过圆弧面之间的相对滑动,将梁体与墩台隔离开,使大部分地震能量无法从墩台传递到梁体。摩擦摆支座隔震消能原理是利用圆弧面的设计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以大幅度减少结构因地震作用而引起的放大效应,并通过支座圆弧面之间的摩擦来达到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能量的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