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是宋、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的重要窑场之一,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色著称于世。
钧窑瓷器,熬得过岁月沧桑,装得下文化奇想。它不仅是宫廷御用贡品,还是当今外交国礼。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现在所看到的每一件钧瓷都是没有任何绘画,无任何涂抹的自然窑变生成,这也体现了钧瓷最名贵之处,业内藏家口头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更是讲出了钧瓷釉色的神奇之处。
宋代钧瓷釉质莹润、含蓄,呈乳浊状,有着绚丽多姿的审美风韵,“似玉、非玉、胜于玉”的审美体验,使之成为皇室的尤物。表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的民族气艺,和温文尔谦做人的品质。
钧窑,作为中国传统瓷文化正宗,历史悠久的风格传承至今。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顶尖工艺水平的体现。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钧瓷釉色有一种莹光一般幽雅蓝色乳光,其色调之美,妙不可言。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钧窑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精品之作,现目前都是无法比拟跟模仿的佳品。钧窑的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欢迎藏友们相互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