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1年,距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已经整整100年时间。从1918年一战结束,到1945年二战结束,直到现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100年时间,中国从最初的弱国无外交,到现在的国富民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100年,卫生杀虫剂发展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杀虫剂”的使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史书记载,古代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都有被用做杀虫剂。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
除此之外,古人还发现了用植物除虫的方法,在乾隆《嘉应州志》卷1《舆地部·物产》中记载:“烟草取其筋骨舂末,杂石灰散布禾苗,杀虫兼滋润苗根。近则以生烟草杵烂,置田中,效捷而功更省。”。
除了烟草,人们还发现了除虫菊、樟脑、鳖甲等植物的杀虫作用,天然除虫菊是古老的植物杀虫剂,据古书《周礼》记载,我国公元前1世纪时已有使用。除虫菊它也是从古延用至今的灭虫方法。
直到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了合成酯类。同时,其它有机化合物也不断发展,最出名的产品就是DDT,六六六。
DDT最早在1874年被奥地利化学家发现,后1939被瑞士化学家发现了它的杀虫活性,并因此获得“医学诺贝尔奖”。
之后它们就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到生活及生产中,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但他们对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也有毒性。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世纪中期自然界中鸟类突然减少的原因。
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中,DDT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所幸,这类产品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已全面停产。
人类是科学的核心,所以,科学的发展也势必要以人类为核心。
上世纪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挑起国之一的德国,化学家西拉特研发了有机磷化合物,这类产品因为不会长期在脂肪中积累,且杀虫谱广高效,对环境影响小,容易降解等优势,逐渐代替DDT类产品。最出名的就是:敌百虫、敌敌畏等。
但这类产品易产生抗性,并且科学家们基于人类更安全,效果更高效的考虑,杀虫剂发展前进的脚步始终未停。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把目光又再次聚集到,有悠久除虫历史记录的除虫菊等植物身上,我国著名的农业化学家黄瑞纶教授,为植物性杀虫剂化学研究奠基人。
除虫菊素结构合成出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它的面世,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杀虫剂所有的要求,高效广谱,且对哺乳动物低毒,易降解,不污染环境。不但如此,它还可以触杀或熏蒸多种使用方式。
但它也同样存在不足,持效期太短,对光不稳定。这也是促使科学家们再次扬帆起航的动力。
基于对杀虫剂的高标准、高要求,人们对不同的杀虫场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978卫生部及中央爱卫会,正式提出了“卫生杀虫剂”这一概念,把原本杀虫剂中农业害虫用杀虫剂、林业害虫用杀虫剂、园艺害虫用杀虫剂,畜牧害虫用杀虫剂、卫生害虫用杀虫剂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更有针对性地研制与配比。
卫生杀虫剂,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虽隶属于农药,但它是从农药中发展出来,对农药各个方面都要求更高的杀虫剂,它不但要有良好的虫害防治效果,对人的安全性方面亦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从更多的植物中提取更为复杂的复合成分,并根据虫害目标对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进行混合搭配使用,使得达到不同的防治要求效果。
值此,科学的研究在各个不同细小的领域狂奔,卫生杀虫剂种类也繁华似锦,产品剂型涵盖了气雾剂、水乳剂、悬浮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饵剂、颗粒剂、水溶性片剂、熏蒸剂等很多剂型品种。
在合适的使用环境,合理的配比,正确的使用方法配合下,它们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助力人们安心、快乐的生活。
战影,高新技术企业,15年专注卫生杀虫剂,感谢合作的新老客户朋友,15年同行,不变初心!战影,战无声,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