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防沙网 防沙障网格 封山育林恢复生态防沙治沙
青海省通过“三北”防护林、沙漠防沙网、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三江源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等项目,青海省沙区生态条件持续好转,实现了沙化土地扩张与治理相持平的转变。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受高海拔、干旱、寒冷气候影响,省内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环湖周围,以及黄河源头和长江源头区,全省现有沙化土地总面积1250.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4%,是我国沙漠化海拔高、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通过“三北”防护林、防沙障建设、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三江源国家重点生态建设等项目,青海省沙化土地格局发生了新变化。据《青海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报告》,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由2004年的1255.8万公顷减少到2009年的1250.4万公顷,减少了5.4万公顷,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共和盆地的沙化趋势发生逆转,环青海湖沙区的沙化土地扩张面积与治理面积持平。
青海省林业部门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充分发挥防沙网在防沙治沙中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治沙科技水平,并逐步探索出了高海拔地区防沙治沙的模式,加快了沙化土地治理进程。“十一五”期间,青海省在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等严重干旱缺水沙区开展大面积封沙育林(草),通过安装防沙网,在防沙方格中对沙生灌木乡土树种育苗、节水灌溉、杨柳插干深栽等造林技术,达到了快速恢复沙区植被,提高沙区生态功能的目的。在柴达木盆地青藏铁路沿线,青海省共建设防沙网格、首次采用滴灌造林技术营造护路林127公里,造林成活率95%以上,打造了铁路绿色窗口精品,为沙区造林提供了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