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清理看似简单,却不好做
5S现场管理的第一关- 清理,需要我们区分要和不要的东西,并根据物品的分类分别予以恰当的处置。有人会说,不就是清理东西嘛,这还不简单?甚至有人会说,丢东西谁还不会呢?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企业往往因为积压呆滞库存多、多处备库存、闲置和报废物品处理不及时、物品没有“家”等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场物品多而杂乱,5S清理的工作又不是一个定期常规的作业,从而导致了看似简单的第一关,实际上并不容易做到。
我们要想做好5S第一关清理的工作,除了依据清理的七大步骤(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5S开始于清理》)进行定期清理以外,我们还需要针对产生现场物品多而杂乱的各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调查,了解和研究导致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根除或者预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清理工作的日常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先天条件。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导致5S清理工作不好做的四种情况的背后,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1,积压呆滞库存多的背后
不少企业对于积压呆滞库存,会不定期地搞降库存的运动。把这种行为叫“运动”,是因为往往这样的活动并不长效。在运动期间,因为管理层盯得紧,人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所以库存看似降下来了,但是运动期一过,库存立马水涨船高。
很多降库存的运动任务会落到仓库的头上。
积压呆滞库存,有部分原因的确来自仓库管理上的问题。比如,物品因为存放不规范而导致找不到,从而逐渐成了呆滞库存,或者因为仓库领料手续繁琐或者不便,甚至仅仅因为各使用部门备“小库存”,而导致仓库库存消耗不了从而成了积压呆滞库存。
除了仓库管理上导致的积压呆滞库存以外,积压呆滞库存的产生,往往来自于流程的前端,比如销售预测和计划。
销售预测和计划、生产之间没有一套有效的运作体系,比如说多方做预测,预测的牛鞭效应被放大,到了生产端,就会导致要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积压,要么就是缺货来不及供应。如何建立销售与运营对接的流程,利用数据和经验判断,做出有效的、尽可能准确的预测,通过预测的准确度,从而以一套预测数据来指导计划和生产,是企业在流程建设中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另外,在企业管理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现有绩效管理指标的合理性。举个例子,公司对销售的考核,往往是考核销量,简单来说也就是卖出去多少东西。但是,这个“卖出去”有时候是要打引号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仅仅使用这一单一的绩效指标来衡量销售业绩,就很有可能导致销售“弄虚作假”冲销量的行为发生。这也是很多企业当年或者当季销量冲上去了,但是年一过,季度一过,就有大量退货或者过期、临近过期的货品从经销商或者后端客户那里退了回来。而这些虚假销量,不仅仅带来了积压呆滞库存,这期间产生的物流运输、仓储、处理等成本,往往也会被企业忽视掉。
导致积压呆滞库存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仓储管理中,没有有效地制定库存的安全库存量和ZUI小ZUI大库存。库存水位的设置要么是拍脑袋定出来的,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管理,从而导致了大量物品采购回来并积压呆滞。如何利用企业的现有数据,做好库存的分析和服务水平的设定,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安全库存管理,是企业在控制积压呆滞库存方面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内容声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整理发布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