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类别及作业隐患
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将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划分为以下几类:
1、实验室操作人员;
2、危险区人员(特殊识别);
3、维修及异常处置人员;
4、管理人员;
5、相关方人员(外来施工、服务、参观、检查与审核人员);
在进行作业时容易出现以下安全隐患:
交叉作业 危险作业 违反规程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人员的健康监护
动火作业、接触危险化学品作业、接触职业病危险因素作业等;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人员培训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1、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3、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或投用前,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职业健康监护
为了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必要做好职业健康监护;
1、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要求;
2、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3、职业禁忌相关;
现场风险图
制作现场风险图,必须包含以下4点:
1、实验室危险区域划分;
2、危险点分布图;
3、关键点分布图;
4、重点监控安全设备设施分布图;
以及动态的安全隐患检查表:
1、循序渐进的提高现场隐患认识;
2、对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前述要素反复开展的检查,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
3、在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现场的风险和隐患趋于完善;
4、形成整个现场隐患识别数据表;
5、依据该数据表进行风险管理,并不断改善表单缺陷;
6、最终形成良好实验习惯;
2、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具备符合自身安全风险的指导文件,做到以下几点:
人员有职责 作业有程序
操作有标准 过程有记录
绩效有考核 改进有保障
人员应熟悉或掌握本实验室的相关风险和控制措施,包含以下内容:
1、安全操作规程;
2、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执行相关作业审批等规章制度;
5、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作业无关行为;
6、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
7、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的科研行为应禁止开展;
为配合做好以上两点,应张贴必要的实验室风险提示卡,包含以下内容:
1、危险部位识别
2、工具、物料的定置要求
3、警示、隔离
4、安全防护要求
3、实验室色彩与目视化管理
目视化管理解决的问题:
危险与安全在远处能否清晰分辨?
危险防范的重要部位是否标识?
安全状态是否便于看清?
安全规程是否直观,便于操作?
所有人都遵守规程,如若出错是否易于纠正?
管理上的缺陷是否能及时更正?
目视化管理常用的安全标识:
1、危险场所标志;
2、危险源、职业危险因素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卡;
3、关键点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4、检维修、施工等现场,设置响应隔离区域和危险告知牌;
640 (6).jpg
文章内容声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整理发布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