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果树及盆景价值评估,湖南养殖场经营收益资产采用收益法评估等等
收益法
收益法是在估算资产未来预期收益额及收益期限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预测的未来收益额折成现值,然后再将各期收益折现值累加,求得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判断生物资产是否可以采用收益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首要是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1)对农作物资产的经营收益评估。农作物生长周期以一年生为主,也有部分多年生作物,未来收益较稳定,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2)对经济林木资产的价值评估。经济林木,按其生长发育规律及是否产生收益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产前期及未挂果时间,主要指经济林的产前期,这一阶段属于经济林的幼龄阶段,林木的生长以营养生长为主,这一阶段只有成本投入,是投资成本较高较多的时期,一般没有经济收益,使用价值较低。二是挂果阶段,主要指经济林的初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在林产品单位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价值的变动主要受产量的影响,只要准确预测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就可计算价值。此阶段经济林资产的价值远远大于未结果阶段,而且经济林资产在其寿命内能够多次产出林产品,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3)畜禽资产。畜禽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如奶畜、种畜等,在其寿命内可以多次产出产品或繁殖新的生物资产,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4)渔业生物资产。为食用鱼养殖业提供鱼苗的鱼叫作亲本鱼。养殖亲鱼是为了产出鱼苗,并且亲鱼性腺成熟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分期产出鱼苗,符合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特征。因此,亲鱼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其对人类贡献的经济价值体现在不同期间产出的鱼苗,具有连续获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