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灌浆料是一种建筑材料,通常包括 A(树脂)、B(固化剂等)、C(填料骨料等)三组分,也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调整配方,以满足不同要求或突出某部分性能。常规使用时,将各组分完全混合后即可进行灌浆操作。
其主要特点包括:
-
高强早强:具有优于水泥基材料的抗压、粘结等力学性能,早期强度更高;
无收缩:确保灌浆层最终成型后与承载面完全接触,保证设备安装的高精确度;
抗蠕变:在-40℃至+80℃冻融交替、振动受压的恶劣物理工况下长期使用而无塑性变形;
高韧性:可化解由动设备传递来的可能使水泥基灌浆层爆裂的动荷载;
耐腐蚀:能够承受酸、碱、盐、油脂等化学品的长期接触腐蚀;
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牢固地粘结各种基材;
低放热峰值:适合大体积灌浆使用。
环氧灌浆料的一些物理特性如下:
-
比重(密度)通常为1.2~2.0,常规值1.8g/cm³,与填料及骨料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外观上,常规产品固化成型后为棕褐色固体,也可定制其他颜色,外露表面有光滑平亮效果;
适用期(25℃)一般为1~2小时,与一次搅拌浇筑量呈正相关关系;
放热峰为30℃~70℃,与填料及骨料含量大体呈负相关关系;
受压蠕变(25℃):受压状态下,半年内<1.0×10-3mm/mm;
热膨胀系数(0℃~60℃):完全固化成型后(大于7天)在10~50×10-6mm/mm/℃之间。
在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表面预处理:接触环氧灌浆料的混凝土表面,须凿除表层浮浆并露出坚实基层,保证灌浆面清洁、干燥、无油脂。混凝土接合面外边缘应磨出25mm厚倒角边,以增大边缘处灌浆料与基础的粘合面积。需粘合的金属表面还应无锈蚀(达到SSPC、SP6的光洁度要求);
施工温度:为获得工作状态,灌浆前材料需在15-25°C环境下放置24小时。施工时及随后24小时内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32°C,20°C最为适宜。夏季施工应避免中午高温,必要时搭建遮阳棚;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在灌浆区域搭建暖棚升温,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大于15°C,施工宜选择中午;
混合:(1)用手提式搅拌器(200-250rpm)充分混合A(树脂)、B(硬化剂)约3分钟;(2)在低速大功率搅拌机(15-20rpm)中加入C(填料)与A、B混合物混合,充分搅拌至骨料全部浸润,约需5-10分钟。在气温较低时,为保证混合物的流淌性,可适当减少C(填料)的用量;
灌浆:应从一侧向另一侧灌,灌浆过程中可挤压但勿震捣,以避免夹杂空气滞留其中。灌浆距离大于1.5m时,可使用高位灌浆漏斗法,利用重力压差原理辅助灌浆。灌浆工作必须连续尽快完成。单次灌浆层厚度控制在25mm至35mm之间,单次螺栓孔灌浆深度小于1500mm。若灌浆体积超过1.8m×1.8m×150mm,需用泡沫板于基础面粘置伸缩缝预留条,灌浆终凝后将其表面部分抠除,再采用环氧密封胶封闭制作永久性伸缩缝;
检查密实:灌浆结束后,可用铁锤敲击设备基板,如发出叮叮声则表明灌浆层密实,如发出咚咚声则表明灌浆层空鼓;
表面收光拆模:灌浆后及在环氧灌浆料初凝前,为达到美观效果,可将暴露的表面用灰刀收光。终凝后,即可拆模。
环氧灌浆料适用于多种场景,如:
-
压缩机、泵、冲压机、粉碎机、球磨机等高振动性设备的二次灌浆安装;
易受化学侵蚀的设备基础区域灌浆;
轨道基础、桥梁支撑等强压力区域灌浆;
地脚螺栓、设备底板二次灌浆;
环氧树脂自流地坪施工;
混凝土裂缝(0.1~1.5mm)、内部缺陷(蜂窝、孔洞)灌浆修补;
锚栓、钢筋种植及建筑结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