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锭:俗称“元宝”,多马蹄形、方形、龟形,重50两,上多铸造有年号、地名、铺号、炉号、银匠等。
中锭:多为圆锭、椭圆腰锭,重约10两;上面有公十足、十足色及铺号、银匠姓名。
小锭:也叫“锞子”,形似馒头、葫芦状,重1~5两,上有县名及银匠名。
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名称,重量在一两以下。
银锭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宋元时期称为“银锭”。
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
银锭在民国时期仍可继续使用,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银锭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