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抗震加固能有效提高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效方法:
基础加固
扩大基础法:当基础承载力不足但基础面积较小时,可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通过在原基础周边浇筑新的混凝土基础,增加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单位面积的压力,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增强房屋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桩基础加固法:对于软弱地基或基础沉降较大的房屋,可采用桩基础加固。在原基础周围或内部钻孔,植入桩体,如灌注桩、静压桩等,将房屋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更深的坚实土层,提高基础的抗震性能,有效防止地震时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墙体加固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在墙体两面铺设钢筋网,然后喷射或涂抹水泥砂浆,使钢筋网与原墙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和延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增强墙体在地震作用下的抗裂和抗倒塌能力,适用于砖墙等砌体结构的墙体加固。
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将碳纤维布或玻璃纤维布等纤维复合材料用专用胶粘贴在墙体表面,利用纤维材料的高强度和高弹性模量,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该方法施工简便、重量轻,对原结构的尺寸和外观影响小,适用于各种类型墙体的加固。
梁柱加固
加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在梁、柱的表面增加混凝土层和钢筋,增大梁、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量,提高梁、柱的承载能力和刚度。这种方法能有效增强梁、柱在地震中的抗弯、抗剪能力,适用于梁、柱承载能力不足或抗震性能较差的情况。
外包钢加固法:在梁、柱的四角或两侧包型钢,通过灌注结构胶或焊接等方式使型钢与原梁、柱形成整体,共同承担荷载。外包钢加固法能显著提高梁、柱的强度和延性,且施工速度快,对生产生活影响小,常用于对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较高的梁、柱加固。
增设抗震构件
增设构造柱和圈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按一定间距在墙体交接处、楼梯间四角等位置增设构造柱,在楼层标高处设置圈梁,将墙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空间骨架,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增强墙体在地震时的抗倒塌能力。
安装耗能支撑:在框架结构等房屋中,可在框架间安装耗能支撑,如粘滞阻尼支撑、金属阻尼支撑等。在地震发生时,耗能支撑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和耗能,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振动响应,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减轻损坏程度。
屋盖加固
木屋盖加固:对于木屋盖结构,可通过增加支撑、加固节点等方式提高屋盖的稳定性。如在木梁与墙体之间增设斜撑,增强屋盖与墙体的连接;对腐朽或损坏的木构件进行更换或加固,提高屋盖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混凝土屋盖加固:对于混凝土屋盖,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增设型钢桁架等方法进行加固。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提高屋面板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增设型钢桁架可以增强屋盖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使屋盖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更好地传递荷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